但畢竟是早期成名的天後,像是鄧暄這波後起之秀,見到了也要恭敬叫一聲譚姐的。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譚琦雖然掉了不少粉,但一路追下來的忠實老粉卻也很多。
之前譚琦在魔都開演唱會,演唱會結束後,官方統計來聽演唱會的歌迷年齡。
三十歲以上的老歌迷居然佔了將近一半!
當時這個資料一出來,就驚呆了各方人馬。
大多數普通人過了三十歲已經有了家庭子女,也早過了沖動追星的年紀了。
他們對於生活更加理智,也比二十左右的學生黨擁有更多的經濟能力和固定的社會地位。
這是一波很“恐怖”的人,理智起來能理智的嚇人,但是瘋狂起來又比青年人更瘋狂。
他們經濟寬裕,對年輕時的偶像更有一種獨鐘和懷念,一旦激起他們的情懷,這是相當可怕的一個消費群體。
譚琦這幾年雖然消跡了,但她仍然是這波歌迷心中的白月光。
一旦她崛起,有這波忠實的粉絲打底,那將會是一呼百應!
鄧暄或多或少心中忐忑。
他之前根本沒得到過訊息譚琦這個月發新歌。
不過他很快又冷靜下來。
譚琦即使這幾年沒什麼好歌,可她也並沒有離開歌壇。
她幾乎保持每年發一到兩首新歌、一張專輯的頻率。
雖然沒有讓人驚豔的單曲,但她的專輯銷量和歌曲下載量也並沒有跌到谷底。
正是有那群和譚琦年紀差不多的老歌迷在默默支援著她。
所以譚琦的工作室到今天還能維持下去。
鄧暄一邊嘴角揚了揚。
他之前也不是沒和譚琦一起打過榜,雖然不在春暉音樂,他也並不是霸榜歌手,但好歹他也排在前五,壓過了譚琦的前十。
當時還有專業音過,他的歌比譚琦的歌更有靈性更有創造力。
既然他能打敗譚琦一次,就能打敗譚琦兩次三次。
譚琦也不過就是個過氣歌後,團隊最有能力的兩位老師都被星輝挖來了,她還能出什麼讓人眼前一亮的新歌不成?
以往每次譚琦出新歌,她的歌迷都會到處吹譚琦的新歌好聽,不容錯過,可真正去聽了,也就那樣,跳不出她原來的框,甚至比年輕時候的歌聲少了很多的東西。
鄧暄撇撇嘴,他記得譚琦上次發新歌的時候是在去年秋末,到現在才一個季度,他不相信譚琦那個拼拼湊湊的團隊能在一個季度裡出一首人人傳唱的經典。
臉上帶著嘲弄的表情,鄧暄在春暉音樂的介面搜尋譚琦的名字。
然後點選搜尋,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錯覺,頁面在搜尋的時候,好像出現了兩到三秒的卡頓。
鄧暄沒再管,等頁面跳出譚琦的照片,鄧暄視線往下掃,就看到排在最前面的一首帶著“ne”標誌的歌曲。
所有新歌在新發布的一個月內系統都會追加“ne”這個標誌,用以告訴聽眾這是新發布的歌曲。
鄧暄定睛一看,剎那間,一雙眼睛瞪大,原來嘲弄的表情也瞬間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