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堡寨,是大宋西北的國策,特別是如延州這種邊境重要據點,周邊堡寨如螞蟻一般,星羅密佈。每一個堡寨其實都不大,平常裡的駐軍二三百人就算多,方圓也不過百十步。
堡寨的意義在於護邊,可以保護邊民,又可以當作軍情前哨,還可以防止敵人來去過於容易。堡寨還有進攻用途,往北修成功一個堡寨,就能把邊境線往北推十幾裡地。這種政策,是昔日范仲淹制定下來的,相當高明。
史洪磊,就在延州城南的甘泉城之中,甘泉城是小城,攏共不過三四千居民,駐軍本來有兩千多,之前被抽調走了,如今正在甘奇身邊。
但是這座小城之內,卻又來了萬餘鐵甲,史洪磊就在這裡,當鐵甲來了之後,連續好幾天,城門都沒有開啟過。
今日這城門卻突然開了一條縫隙,放進了一個騎士,騎士見得史洪磊之後,立馬稟報:“史將軍,党項攻城了,四面齊攻。”
史洪磊聞言大喜,一拍大腿,然後說道:“擊鼓聚兵,出城。另外快馬去東南西北各城池堡寨,命所有大軍都出城,四面往延州合圍。”
命令下完,史洪磊一邊往外跑,一邊說道:“終於中計了,終於中計了,甘相公高明啊!”
五萬威武軍,延州南邊的甘泉城有一萬,東邊的延長城有一萬,西邊的敷政城有一萬,西邊的萬安寨裡擠了三千,西北邊的招安驛裡擠了兩千,北邊的金明寨裡擠了一千六,北邊的龍安寨裡擠了兩千三……
威武軍快到延州之時,就得了甘奇的蓋了樞密使印鑑的軍令,進駐了各處城池堡寨之中,嚴令各處城池堡寨不準開門,甚至還嚴令城池堡寨的城頭之上不準同時出現多與五十人計程車卒。
甘奇這麼安排,只有一個目的,就是竭盡所有的手段把五萬人馬藏起來。
藏起來的目的就是為了延州城下這一戰。甘奇與李諒祚之前的擔憂是一致的,李諒祚怕自己大軍一聚,甘奇就被嚇跑了。
甘奇也怕自己大軍一聚,五萬套鐵甲,立馬就把李諒祚給嚇到城池裡面不敢出來的了。
如今局面,是甘奇真的被嚇跑了,嚇得肝膽喪盡,李諒祚不斷來追。
甘奇也在謀劃一場大勝,如果不能大勝,讓十萬党項人跑回去大半,還得面臨許多攻堅之戰。
怎麼謀劃這一場大勝呢?唯有出奇兵,唯有打党項人一個措手不及,但是想在宥州龍州綏州之地,甘奇不可能達成所願,因為那裡本就是党項人的原有地盤,那裡一山一水党項人都瞭然於心,甘奇想埋伏之類,幾乎不可能。
而且党項人還佔有騎兵優勢,野戰之下,勝負難料。
所以甘奇不斷撤退,用最快的速度撤退,讓党項人以最快的速度來追,一直追到延州城,追到這個可以讓甘奇藏住兵馬的地方,追到這個宋人的固有地盤裡。
還要讓党項人攻城,攻城就要下馬列陣,攻城就會讓党項騎兵變成步兵,而且延州是高海拔丘陵地帶,並不適合大規模騎兵作戰。
還要對党項人頻頻示弱,讓党項人得意忘形,甚至不斷對党項人親口說出有無數援軍,讓党項人越發不相信甘奇有援軍,讓党項人越發輕易就開始攻城。
延長小城到延州,一百二十里左右,甘泉城到延州,八十里左右,金明寨到延州城,四十里左右,萬安寨到延州六十里,招安驛到延州六十里……
威武軍,如今還是步卒,算不得騎兵。但是威武軍有馬,每個人都有馬,四十里地,快馬不過一個時辰之內,六十里地,快馬一個多時辰。哪怕是一百二十里,快馬飛奔,加上休息,也不過三四個時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威武軍,不靠馬匹打仗,只靠馬匹趕路,便也不用吝惜馬力,只管一路飛奔。
延州地貌,丘陵為主,海拔還高,皆是山川之路與幾條不大的水流,伏龍山在西,三川口也在西,金明寨在北……
進出延州之路不多,甘奇命令早有,打仗打的就是預先的安排,也就是預案。
甘奇的預案做得極為完整,先到的部隊堵住去路,待得所有人馬聚齊,便開始列陣往前壓制,形成圍合之勢,把所有党項人都堵在延州城下的空地之處。
當党項人一開始攻城的時候,甘奇的預案立馬啟動,史洪磊接到快馬輪換飛奔而來的訊息,立刻率領兵馬動身,各處人馬,其實並不需要史洪磊的命令,早已按照預案執行起來。
延州攻城之戰還在繼續,党項的部隊輪番上陣,一部有了一些傷亡之後,立馬換另外一部上去接著攻。
李諒祚在高臺之上,指揮排程也是駕輕就熟,十三四歲就開始領兵的他,臨陣指揮顯然是一把好手。
卻是一個多時辰之後,陽光還在東邊,便有斥候遊騎奔來稟報:“陛下,在三川口發現了宋軍,三千人左右。”
李諒祚聞言倒也不驚,問道:“來了嗎?”
“未來,逡巡不前。”
“步兵騎兵?”
“有不少馬,但是小人卻見他們都下了馬,只在三川口附近徘徊,不見他們打馬飛奔來援。”
李諒祚笑了笑:“三千人,自是不敢來,帶著馬,便是想著好逃跑。”
“陛下,要不要臣帶一隊騎兵去追?”梁乙埋開口問道。
“不必,待你帶兵去了,他們早就跑得沒影了,既然不敢來,那就隨他們吧,就當有人在觀戰,宋狗向來如此,膽小如鼠。只待延州一破,朕便是到哪裡,這些宋狗都會望風而逃。”李諒祚擺手笑著,又道:“接著攻城,也再往城裡送信,問問那位甘相公想好了沒有,要不要開城投降。”
喜歡回到北宋當大佬請大家收藏:()回到北宋當大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