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真的知道別人這一車貨物值多少錢嗎?官員真的知道這一車貨物能賺多少錢嗎?
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這個官員,是否太容易在其中牟利了?比如一車貨本來應該交十貫錢的稅收,最後官員拿了五貫錢,國家拿了一貫錢,商人少出了四貫。甚至許多商人都不用交錢,把官員打點好了,貨物就自由進出了。
還有服務行業的稅收問題,那就更簡單粗暴了,比如樊樓一年交了多少稅?那完全就是關係打點的問題,不是錢的問題。但是樊樓一年賺了多少錢?少說也有幾十上百萬貫的錢,這些錢,國家幾乎都收不到稅收。
這就是為何大宋朝社會氛圍如此寬鬆,商業如此發達,但是商稅從來都是朝廷收入極少的那一部分。
那麼這個問題該如何解決呢?
甘奇很是認真的想了這個問題,引入了一個東西,叫作稅務發票的東西。這個東西在汴梁城,必然能帶來無數的稅收。
因為汴梁城,本身就是一個為讀書人,為官員階層服務的城市。
推行稅務發票,只要推行一個制度就行了。那就是所有的衙門,所有的官員,吏差,只要報銷公款,都要有朝廷的稅務發票,才能從衙門裡拿到錢。
稅務部門,只需要依據每個商家開出去了多少發票,從中收取一定比例的稅收,整個汴梁城的商稅,必然大到不可想象的地步。
僅僅這一座百萬人口的城池,就能收到不可想想象的商稅。因為這座城池,從上至下,都依託朝廷財政。官員領回來俸祿,養活家中老小以及下人,官員的家眷與下人,拿著錢出去消費,養活著酒店布店香料,一層一層的消費,又養活著無數的販夫走卒。官員俸祿,本身就有很大一部分的福利,這些福利也可以變成直接發錢,原來發布,現在不發了,發錢,你去買布,再拿著發票來報銷。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官員俸祿只是其一,本身每個衙門都有各種支出,買糧也好,置辦兵器也好,買筆墨紙硯也好,衙差的公服,衙差辦事辦案的用度,甚至公款的吃喝用度……
這就是汴梁城基本的經濟生態。
只要加入了發票這個東西,所有衙門開支,皆要發票,度支衙門給其他衙門撥錢,也要發票來核對。
發票就很容易推廣起來。朝廷甚至可以不用再讓官員在城門口收錢,也不用管商家們賺了多少錢,朝廷只需要在每一筆交易中收取合理的稅收。朝廷的基本商稅,也就拿住了。
以後還可以再擴充套件發票的用處,比如有發票,才能形成商業糾紛,衙門才會受理這個商業糾紛。比如還可以把發票與彩票結合起來,發票是可以中鉅獎的。比如交稅越多的商家,可以得到什麼好處,比如子孫考官學上可以優先錄取?
如此種種……
當然,也還有發票造假的事情,這就得用上各種防範手段了。不過,這也是不可能完全解決的,稅務衙門多多巡查之類的手段可以控制一下。完全解決是不可能的,至少在甘奇的認知中,還沒有完全解決的方案。
開源之事,甘奇論了很多,還有很多沒有說出來。節流之事,甘奇想了一想,並未多談,真要多談起來,甘奇怕自己今年考不上這個進士。有一些東西,得到時機成熟,得權柄在握。
洋洋灑灑萬言之書,考試時間是足夠的,就怕考生寫不出來。
甘奇寫得出來,寫得很放鬆,也很順利,甚至還有爽快之感。
喜歡回到北宋當大佬請大家收藏:()回到北宋當大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