邕州知州肖注,站在北城城頭之上,看著越走越遠的大軍,跳腳大罵不止,城外圍觀的百姓,一邊回頭看城頭上跳腳大罵的知州肖注,一邊也跟著罵罵咧咧。
連狄青祖宗十八代就罵了個遍。好在狄青不是邕州人,否則此刻只怕連祖墳都要被掘了。
山林裡自然還有不少穿著藍黑色麻布衣服的漢子們正在喜出望外,挎著竹筒,竹筒裡插著直頭刀,正在山林裡飛速奔跑,過山淌水如履平地。
狄青退兵了,這麼好的訊息,豈能不快點傳回去?
狄青是真退兵了,一日就過了崑崙關,當真是狄青,百分之百是狄青,高頭大馬上坐著,老是老了點,但是千真萬確是狄青。
士卒也一個不少,八千多人,甚至有人蹲在林子裡慢慢數著,八千人並不十分多,一百兩百,三百五百,一千兩千,八千人,全走了。
過了崑崙關,第二天繼續往南走,一直往賓州去了,到賓州還不停步,大隊人馬依舊往北在走。
狄青是真的走了。
肖注在城頭是破口大罵,整個邕州城,沒有一個不在罵狄青的。昔日裡救過邕州城大多數人性命的狄青,此時已然成了一個臭狗屎,連臭狗屎都不如。
山林裡的火峒人,又開始慢慢出現了。
最早不過三五個,遠遠往邕州城眺望。
然後時不時出現十幾個,二三十個。
肖注聽得下人來稟報,邊往城頭上,邊罵著狄青十八輩祖宗,又是一臉緊張地安排城防之事,各處城門大門緊閉,城中的軍漢,衙差,都往城頭而上。
忽然有人跑到肖注面前稟報:“肖知州,快快往北去看看,北邊城外,來了一隊人馬,看起來應該是賓州來的援軍。”
肖注皺著眉往北城而去,站在城頭之上,看著遠方那一隊人馬,稀稀拉拉,長短不一,穿著本地的藍黑色麻布衣服,一個個死氣沉沉模樣。
肖注看著這般的場景,嘆了口氣,連連搖頭。
一旁的軍漢還開解一語:“知州,有援軍總比沒有援軍好,看起來也有三千來人,實在不少。”
肖注沒好氣說道:“連狄青都不願在此久留,你還指望這些賓州人兩三百里而來,幫我等守這邕州?若是真到危急時刻,這些賓州人必然跑得比誰都快。六年前儂智高破邕州的時候,都監張立帶著賓州援軍跑得比誰都快。這些賓州人,沒有一個靠得住的。”
一旁的軍漢也是嘆著氣,說道:“知州,待得他們入城了,總有點用處不是。”
“飯桶的用處?”肖注氣道。
軍漢悻悻,眺望幾番,又道:“知州且看,他們還帶了不少車架呢,想來是自己帶了糧草。”
肖注聞言看了看,表情好了一點:“這還差不多,我邕州可沒有那麼多餘糧養著他們。”
喜歡回到北宋當大佬請大家收藏:()回到北宋當大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