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從十一年前的古北關開始。
燕雲之戰,乃是大宋的複土之戰,亦如唐奕所說:是國運之戰!
經此一戰,大宋乾坤倒置,一飛沖天。
十一年間,兵鋒已蕩八荒,富貴獨冠六合,唐奕指給賈昌朝的那張山河圖,已經是完成了大半;
十一年間,宋人之名傲然於世,漢學之萃縱橫九州,大宋的船、大宋的語言遍行世界,無所不及;
十一年間,大宋從一位雍容老婦,已經化身成了惡龍,一條席捲天下、雲飛九宵的孽龍!
然而,皇宋之能雖已遍佈五洲,可在宋人眼中,在唐奕眼裡,總是覺得少了點什麼。比之漢唐之盛,卻是總沒有底氣。
何故?
無它,前人亦不能超越,又何來底氣?
強漢北擊匈奴,封狼居胥;盛唐驅逐突厥,雄霸西域。
華夏之強,強在中原為本,四邊顫慄。
說白了,臥榻之側豈容他人安寢?中原這塊地方漢人是老大,沒有老二。
別人就算想在邊上老實窩著也不行,這就是漢唐之霸氣,是華夏之驕傲,是漢人吹了幾千年依然提振人心的輝煌。
反觀大宋呢?
縱使歐亞稱雄,縱使天下歸一,可是一個連鄰居都解決不了的強宋,又怎好意思去與漢唐比肩呢?
所以,十一年後,一切又回到了這裡。
回到了,開始的地方。
回到了,古北關!
而且,這一次,大宋不但要擋得住,還要攻得出。不為別的,只為趕超漢唐,成就真正的皇宋天下!
這才是天下歸一,橫掃六合的最後一戰;是超越前人,創造更高輝煌的最後一戰!
……
那大遼呢?
大遼亦有絕戰之心,甚至可能比大宋更渴望這最後一戰。
耶律洪基急,他比唐奕不知道要急多少倍。
縱使文治武功已經超越了他的父親,甚至縱觀遼史,除了開國太祖耶律阿保基,耶律洪基做的不比任何一位遼帝差。
但是……
但是丟了燕雲,他就算把大遼治理的再好,打下再多疆域,留給後人的,依舊是一個丟失燕雲的昏君形象。
所以,大遼也要打這一仗,比大宋更渴望借西征東羅馬這個機會收複燕雲,乃至逐鹿中原。
六十萬!
這是耶律洪基所能拿出來的全部兵力,而面前的古北關,除了狄青的十五萬守軍,這半年來只有從開封增援來的一萬騎兵。
雖然耶律洪基知道,這一萬騎兵不簡單,乃是連遼人都聞之喪膽的閻王營中的鐵浮屠。
可是,你有一萬,我有十萬,耶律洪基還就不信了,常規兵馬是四比一,六十萬對十五萬;鐵浮屠是更是十比一,十萬對一萬。
而唐子浩引以為傲的涯州火神炮則是被他帶去歐洲了,這樣的形勢之下,如果還拿不下古北關,還不能大敗宋軍……
那也許,在他有生之年就永遠沒有這個機會了。
望著古北關頭那隱隱約約的身影,耶律洪基心跳都漏了一拍,他……怎麼會在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