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唐奕在一旁卻是不同想法,因為兩貫多一個月……這個數字不對。
早在建陵之初,唐奕就知道,為了趕工期,從民間僱工是再所難免的。
所以,這個民夫的月資不但是唐奕親自首肯,而且每個月應該給多少錢也是他親自訂下的。
他清楚的記得,他當初定下的數目是:每人每月一貫五百文!
沒錯,比兩貫多還要少。
無它,這事兒唐奕沒必要大方,所以是結合皇陵所在地的實際情況給出的月資。
他好奇的是,怎麼到了李孝光這兒,不但沒有苛扣,反而漲了不少呢?
結合老嫗所說,還有這老少通吃的實情,唐奕琢磨著,李孝光不會是……
這小子不會是想編故事,貪上一大筆吧?
可是一想,也不對啊!
不是這麼個貪法,況且,李孝光幾次向朝廷的奏表之中只提工期太緊,卻是從來沒說錢不夠用。
試探的問向老婦,“老婆婆,這修陵來招人,一直是這個價嗎?”
唐奕心裡拿不準,心說,可能是先帝靈駕到了永昭陵,李孝光怕到期不能完工,臨時加價,臨時招人也說不定。
果然,聊了這麼半天,老婦已經完全放下了戒心,農村婦人的憨直姓子也上來了。
甩手道:“當然不是。”
“最開始呀,官府的人摳的很,每月只給一貫五百錢。”
“就這一點錢,誰願意去出那苦力?若不是看在是給先帝修陵的份上兒,官府一個人也招不走,沒人愛幹。”
“後來實在招的太少,才一點一點漲起來的。”
“就這,還是沒多少人去皇陵那邊討生活呢。”
“啊?”
“……”
這個回答可是驚著唐奕了,連範師父和賈相爺都是一臉發懵。
什麼情況?一貫五百錢按說已經不少了,聽這意思,兩貫多人家都沒放在眼裡。
“那這……”範老師茫然看著空空如也的農莊。“這人都去哪兒了?”
不愛去,那怎麼還就剩下您這麼個老太太看莊子呢?
“去鎮上務工了?”
老婦回答的極是幹脆,下面一句差點沒把三人噎死。
“鎮子上隨便一家毛紡作坊就能出到三貫多一個月,且看紡車的活計老人、小孩兒都能幹,比去皇陵強多了!”
“……”
“……”
“……”
三人石化當場。
範老爺和賈相爺下意識把目光對準唐奕,鬧了半天,是你小子的産業把人都搶走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