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定律:
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會發生,那麼它就更有可能會發生。
唐奕之所以不坐鎮歐洲,為大宋贏得更廣闊的疆土,更龐大的利益,就是在他的心裡其實一直在擔心著某種不好的情況的發生。
擔心著一個不太可能發生,但是又不得不擔心它發生的情況。
就是明年,也就是西元1063年,大宋歷的嘉佑八年。
那是一個對他來說無比恐懼的一年,因為在原本的歷史之中,這一年,趙禎這位千古仁帝、這位他心中敬若父親的老人,將永遠的離開了。
雖然他知道歷史已經變了,被他攪動的面目全非,或者說根本就不可能了。
唐奕曾經反複推敲過無數次,在心中告訴自己無數次,趙禎的命運已經不同了,他不應該,也不能依舊那麼短命。
要知道,在沒有唐奕的那個時空,趙禎之所以在五十歲出頭的年紀就溘然離世,是因為大宋的局面遠沒有現在這般前景大好。
大遼手握燕雲時常以戰要挾,西夏幹脆就是年年拿大宋打牙祭,朝中則是派系林立,暗爭不斷。
趙禎可謂是內外交困,心力憔悴。
而且,最大的問題在於,在原本的歷史之中,趙禎沒有兒子。為了能有自己的兒子,他到了晚年依舊“苦耕不輟”,日日忙於房事,身體早就被掏空了。
這才是趙禎在嘉佑七年就立太子,嘉佑八年就撒手人寰的根本原因。
可是,現在在命運大變的情況下,他怎麼會“不太好”!?
燕雲在手,宋遼勢穩;西夏平定,再無邊事;朝堂之上,攪動風雲的那幫人不是被唐奕打斷了腿,就是怕斷腿而不敢妄動,真的沒有什麼可操勞之處。
而在後宮之中,因為早早有了兒子,趙禎更是注意節制,從無過度需求。
他媽的,老子連皇宮裡的鉛汞都給他挖出來了,這樣的情況下,他怎麼可能還會“不好”!?
所以,當宋庠說趙禎有意立太子的時候,唐奕想到的不是時候立太子了,而是趙禎身體不允許不立太子了,而宋庠的回答也印證了這一點。
……
它還是發生了,趙禎依舊逃不開命運嗎?唐奕現在腦子裡都是這個問題。
即使早有心理準備,可當這個不太可能真真切切地擺在他面前,唐奕才知道,他真的,真的,真的……
接受不了。
……
……
“陛下近來確實不是太好,這才生出立儲之心。”
宋庠這般回答,唐奕直接就炸了。
“他怎麼會不太好!?他就不應該不太好!?”
“……”
宋狀元怔怔地看著唐奕,“不應該……”什麼意思?
“……”
這回輪到唐奕無言以對了,激動之下,卻是說了不應該說的話。
“沒,沒什麼……”胡亂搪塞道。“之前不是一直都很好嗎?怎麼會突然……”
……
在原來的那個歷史裡,趙禎在嘉佑七年,因身體原因定趙宗實為太子,改名趙曙。而趙禎本人,則是在第二年春天病逝。
……
而在這一個唐奕影響下的時空,現在也是嘉佑七年,趙禎也是因身體原因,欲立趙宗麟為太子,改名趙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