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政體的根本在於制衡!
然而,士大夫對皇權的制衡把文官寵壞了,形成了文人驕縱自私的官場文化。
雖然文官與文官之間也在制衡,可是,文官之間有共同利益、有連帶的保護意識,這也是“共治”造成的,是“制衡”無法解決的。
在唐奕看來,這也是一種失控。
如果一國家完全由某一方面的偏激思想所掌控,那麼必然會畸形。不論古今,還是大宋原本的結局,都證明瞭這一點。
但是,唐奕欣慰的是,在這種失控的局面之下,那些文官可以做到起碼的感恩,起碼的君子德行。
這已經很不容易了。
可是,唐奕不知道,還特麼有更不容易的事兒是他想破腦袋也想不到的。
……
觀瀾民學,在他沒有授意,或者說根本沒抱任何希望的情況下,在離開他後,不但能在當下的大宋生存,而且民學……
居然……
在一年之內,又開了一百多家分院!
……
……
這特麼太詭異了,要知道,民學的理念是和儒家學院背道而馳的。
觀瀾書院也好,太學也罷,那是幹什麼用的?那特麼就是“黨校!”是專門培養官員的地方。
學問,那也都是專門為當官準備的。
一個不以考取功名為目的的學習機構,這些年沒讓朝庭的唾沫腥子淹死,沒讓那幫腐儒給鏟平了,那是得益於唐奕這個後臺夠硬。
為什麼去涯州的時候把觀瀾民學所有人都帶到涯州去了?
他要是不帶走,分分種就被拆光搶光,這一點連範仲淹也攔不住。
觀瀾是大宋的文教聖地,只要是做學問的,就不允許什麼亂七八遭的煉丹邪術、術數小途之類的旁枝末節出現在這裡,他們更不允許以為官為目的的“學問”裡摻雜這些歪門邪道。
可是,唐奕跑歐洲來了,結果……
民學卻神奇的一下子火了!!
不但沒因為唐奕離開而失去庇佑,反而成了時下最熱。
朝廷下旨頒行全宋,令各州選落榜舉子施教,官府親自督辦民學。
一年!弄起來一百多家民學院,專教與科舉無關的農事、數術。
唐奕看到大宋傳回來的訊息都傻了,呆愣愣的抓著邸報一動不動。
“開竅了?”
還是……還是那幫腐儒組了個考察團群穿去後世看了一圈?
邊上的宋楷也端著一封信,是他老子宋庠催他趕緊回去的家書。
“開竅了?”看著信冷笑一聲。“我看是被逼的!”
把信遞給唐奕,“你自己看吧。”
宋狀元在信裡也提到了民學的事兒,而且是一些邸報上沒法寫的東西。
唐奕接過來一看,“噗!!!”更特麼驚訝。
“魏國公那老貨還真幹了點正事兒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