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彥博有一個錯覺,一個讓他渾身顫抖的錯覺。
看著唐子浩堅定的眼神,他覺得,範仲淹沒幹成的事情,也許……唐子浩能幹成!
而此時此地,他文彥博的手裡握著一本小冊子,這本小冊子讓他真真實實地感覺到——他已經身處其中了。
這讓文彥博莫名地生出一種澎湃之情,一種難以抑制的亢奮。
不論成敗,我文彥博註定要留史千古,任世人評說的!
這還不夠嗎?
哪怕最後真的如範公一樣敗了,即使落得個屍骨無存……
也值得他去賭一把!
……
“所以你先拉將門入夥,就是要藉此來整頓軍制!?”
以文彥博的智慧,一通則百通。唐奕一點,他就什麼都想不明白了,也難怪官家會任由曹潘王楊幾大將門插足觀瀾商合。
這不但把軍隊中的大勢力牢牢地攏在了皇帝身邊,而且將來要改革軍制,會少掉頗多阻力。
“最後一個問題!”
唐奕一翻白眼,“要幹就幹,不幹拉倒,哪兒來那麼多問題?你幹不幹?不幹,我特麼找別人了?”
“幹!幹!”文彥博篤定道。“但是,這裡面你有一個大問題解決不了。”
“你是說經濟總量?”
“什麼總量?”
“就是大宋現在的土地産出是有限的,周邊又沒有産糧大國。所以,一旦在北方鋪開毛紡,定會對糧食産量形成沖擊對吧?”
好吧,文彥博還沒唐奕想的遠。他其實就是想說,毛紡用工量大,與土地搶奪勞動力怎麼辦?
“這也是現在不用毛紡的一大原因,在糧食産量沒上去之前,毛紡就不能動。”
這是唐奕最大的顧慮。
大宋的生産力有限,不能像後世一樣可以毫無顧忌地發展手工業。要是勞力都去做工了,沒人種地,那不用外敵,也不用改革,自己就把自己玩死了。
“糧産怎麼上去?”
“一是人口,朝廷必須大力鼓勵人口增長。人多不但能填補勞力缺口,而且能提高土地開發率,但這是一個長期過程,沒個二三十年見不到成效。”
“二是增産,遼朝每年供應十萬牛腸,沼氣池的技術也趨於成熟,官家已經擬定,每年從觀瀾進項之中拿出一成補貼農戶建池積肥,幾年內就能見到成效。”
“再有……”再說,唐奕就沒法說了。
他總不能說,老子知道哪有高産作物吧?
……
文彥博已經無話可說了。以前趙禎說讓唐子浩執掌三司,現在在他看來,讓這貨當宰相好像……
好吧,他那個脾氣真當不了宰相,兩月就能把人得罪光了。
“那官傢什麼時候調我回朝?”
文扒皮終究還是忘不了升官兒的事兒。
唐奕橫了他一眼,“等著吧,怎麼也得讓你在下面呆兩年,長長記性。”
“……!”
文彥博還是太年輕!
趙禎的意思很明顯,現在朝中沒什麼大事兒,讓小文同志在下面磨磨性子,畢竟再回朝中,那就是輕易不會再讓他下來了。
這是好事兒,大宋朝換相太過頻繁,終不是什麼值得誇耀的事情。能因觀瀾商合把富弼和文彥博綁在相位之上,在唐奕看來,絕對是功德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