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漢末召喚之無敵天下 > 第673章 洛陽八關防禦,王羽醫術召喚

第673章 洛陽八關防禦,王羽醫術召喚 (第1/3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袁術天下 剪輯歷史:開局盤點十大帝皇 唐初大才子 盈翠江山紀 我是崇禎四皇子 回到宋朝之帝國崛起 劍道與陰謀 士兵突擊成最強 原來不是西遊 敵國小白臉 殘唐局 水滸萬金侯 較量無聲 星際浮雕師 大唐潛龍 大唐開局點水成冰 從就藩開始重塑大明 從西漢開始擺爛 大清宮裡的小人物 暗戰

洛陽八關,分別為:函谷、虎牢、伊闕、廣成、大谷、轘轅、孟津、小平津;

函谷關,地處洛陽以西,“長安古道”附近,緊靠黃河岸邊,因關在峽谷中,深險如函而得名。

古人王氏曾經曰:“自靈寶以西、潼關以東,皆曰桃林。自崤山以西崤山,見河南名山三崤、潼津以南,通稱函谷。”

可以說,這裡是洛陽通向長安的要塞之處,向東可以指洛都,向西能夠望長安,向南可以臨澗河,向北可以靠邙山,這才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

也正因如此,函谷關有洛陽八關之首的稱號。

虎牢關,又被稱為汜水關、成皋關、古崤關,是古京都洛陽東邊門戶和重要的關隘,位於現在豫州滎陽市,西北部十六公里的汜水鎮境內。

虎牢關作為洛陽東邊門戶和重要的關隘,因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

可以說,此處這是兵家必爭之地關,以後每逢戰亂,兵家多爭此關,唐初李世民與竇建德,也曾在此一決雌雄。

李世民能夠完成,三千破十萬這一成就,這跟他提前佔領了虎牢關,也是有著很大的關係。

不僅是這個事件,歷史上許多大事,都跟虎牢關有關,比如春秋魯隱公五年,鄭敗燕師於此;

魯襄公二年(前571年),晉悼王會諸侯於戚以謀鄭,用孟獻子“請城虎牢以逼鄭”之計,開始在此築城。

楚漢爭霸時(前203年),劉邦、項羽在此爭城奪關。

宋代岳飛大破金兵於竹蘆渡,一直到元、明、清仍是鏖戰紛繁,時聞殺聲震天。

畢竟,虎牢關南連嵩嶽,北瀕黃河,山嶺交錯,自成天險,給人一種“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巨大之勢,這才變成了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而在東漢王朝,則以虎牢關為京師洛陽東第一關。

班昭《東征賦》中雲:“望河洛之交流,看成皋之旋門”,即指此關,所以說,虎牢關同時也叫做旋門關。

洛陽向東過此,即無扼塞可以據守。

伊闕關,即今豫州洛陽市區,向南約兩公里處的龍門,此處是洛陽南面的天然門戶,這裡兩岸有香山、龍門山對立,伊水中流,遠望就像天然的門闕一樣。

因此,自春秋戰國以來,這裡就獲得了一個形象化的稱謂——伊闕。

隋煬帝都洛陽,因皇宮大門正對伊闕,古代帝王又以真龍天子自居,因此得名“龍門”,“龍門”之名即沿用。

對於如今的大漢來說,伊闕關是洛陽守軍南下,而荊襄守軍北上的必經之道。

……………

至於廣成關,始建於東周,是周平王遷都洛陽時,將王子分封到汝河流域,並在今汝州市臨汝鎮設廣成關。

東漢時期,廣成關成為警衛京都的洛陽八關之一,故址在今豫州的汝州市崆峒山西側,是因上古仙人廣成子而得名的廣成關。

大漢的廣成關,位於漢光武帝所置廣成苑的南邊,世稱“兩山夾一川”,自古是宛南陽)襄襄陽)、荊楚地區進入京洛的重要通道。

不僅如此,廣成關東北有長蟲山、娘娘山、和尚山、白雲山、盤龍山,西南有大馬山、大虎嶺,同時也是是通往汝穎的要塞。

漢時,在廣成關附近,有廣成澤,周圍四百里,水出狼皋山中,東南流入汝水。

隋大業初,曾置馬牧於此,由汝穎一帶北上京洛,這裡是必經之地。

太谷關,遺址在今偃師寇店鄉水泉村,是嵩山與龍門山間的一道峪谷。

《洛陽記》說:“太谷,洛城南五十里,舊名通谷”。

在戰爭時期,這裡可埋伏重兵把守,斷絕南北交通,為歷代兵爭將奪的古戰場。

轘轅關,這裡位於偃師與登封交界處,為洛陽通往許、陳的捷徑要衝。

關處鄂嶺坂,在太室山和少室山之間,道路險隘,有彎道十二,迴環盤旋,將去復還,故稱轘轅關。

不僅如此,在宋朝的時候,其南邊的鄂嶺口,又有一關,為宋朝偃師縣知縣馬仲甫,庸工所鑿,道路軒敞,人便其利,當地人稱鄂嶺口,也叫新轘轅關。

不過這時候,顯然還沒有建立出來,蘇哲讓雲狂拿下登封,不就是為了窺伺轘轅關嗎。

至於孟津關亦稱河陽關,在洛陽北,孟津扣馬五里處,距孟縣南十八里的黃河河心,是古代黃河上的一個重要渡口。

當年,周武王伐紂時,與諸侯會盟渡河的地方,就是這裡,所以亦稱盟津,又名富平津。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