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漢末召喚之無敵天下 > 第581章 所向無敵,橫掃一切

第581章 所向無敵,橫掃一切 (第2/3頁)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日月江山永為明 狼食 武器狂想曲 黑三國演義 抗戰從瞄準開始 大楚烈帝 我,傭兵之王 帶個作者去見武則天 都市夜戰魔法少男(庫洛牌的魔法使) 三國之太史子義 軒轅黃帝和嫘祖蠶神 袁術天下 剪輯歷史:開局盤點十大帝皇 唐初大才子 盈翠江山紀 我是崇禎四皇子 回到宋朝之帝國崛起 劍道與陰謀 士兵突擊成最強 原來不是西遊

接連不斷的弓弦響聲,瞬間連成了一片,箭矢就跟暴雨一樣,傾瀉到了草原聯軍的頭頂上。

這八千騎兵,可是段熲最後的底牌,無論是鬥志,還是戰力,都是槓槓的,他們雖然不像草原上那些,一出身就是騎兵的人一樣,是在馬背上長大的。

但這不代表,他們的騎射水平就差了,畢竟在雙足馬鐙這一騎射神器的加持下,漢軍騎兵的騎射水平,只會越來越強。

況且,這八千騎兵,也不全部都是弓騎兵,這裡面,還有三千強弩手,每人手中拿的,還是早已失傳的連弩。

藉助了機械的弩箭,在馬背上操作的時候,可就比弓箭要簡單多了,而且射程也更遠。

段熲這次帶的連弩,屬於那種手槍式連弩,機括裡面一共裝有十支箭矢,射出一支後下面的一支箭矢就會自動上來。

所以,三千連弩手,根本就不需要裝填弩箭,因為足足十波弩箭的瘋狂射擊,足夠讓他們殺到草原聯軍,中軍位置的前面。

“兵者,詭道也。”

《孫子兵法》裡這句話,不知耽誤了多少,一些只知道之乎者也的人。

一說到兵法,在大多數人的內心之中,他們瞬間做出的反應就是用“計”,想辦法用最少的代價擊敗敵人。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比如,華夏曆史上,那些流傳下來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

赤壁之戰,周瑜五萬人外加劉備的三萬援軍,打敗了曹操二十萬餘人,為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

淝水之戰,前軍先鋒大將謝玄用八萬兵力,把苻堅九十七萬大軍打得是落花流水,追到洛陽時,苻堅的九十七萬人,就剩下十多萬人了。

很多人會說了,看這用兵之計使得好不好,可是關乎幾十萬人的生死。

其實,很多人都理解錯了,這可以先從《孫子兵法》,書中的一句話講起。

就是上面提到的,“兵者,詭道也”。

全句翻譯過來就是,用兵之道在於千變萬化,出其不意。

這句話一出,可是使許多人理解錯誤了,因為大部分人的理解就是用兵,要在於計謀,要多使用詭詐之術。

其實這完全錯了,因為《孫子兵法》裡的計,並不是人們理解的那個計謀的意思,而是要綜合各種已掌握資訊,估計出大概的勝率。

也就是說,真正的意思是“計算”。

孫子的本意也並不是,鼓勵領軍將領多用計謀,用小聰明兵行險招,以弱勝強,而是說,要在開戰前多計算,用機率分析定勝負。

贏面大就打;贏面小就不要勞民傷財了。

白起就是領悟出了,孫子兵法其中的精華,邯鄲之戰,就是清楚的寫照,他之所以不願意出戰,就是知道,這是一場必敗之戰,何必勞民傷財呢。

所以說,戰爭的道理,把這看明白後會發現很簡單,並沒有人想象的那麼複雜,如果真複雜,也只是在操作上,在把握時機上,在部署調遣上……

就拿這一場大戰來說,段熲在事先就安排好了策略,始終將這八千精騎當作自己最後一張牌,保留到了最後。

當然,如果中間真的出現了問題,段熲也有應對之策,那麼接下來,就是漢軍要成為,真正佔據優勢的一方了。

“投槍,準備!”

眼看著即將衝入敵陣之中,段熲沒有命令弓弩手繼續射擊,因為近戰不是弓弩的優勢,而是標槍的優勢。

這下子,夠石勒他們,好好喝上一壺了,一想到這裡,段熲面具下面那張嚴肅的面色之中,頓時露出了一絲戲虐。

由於弩箭的鍛造,要比弓箭更加消耗錢財,所以哪怕是段熲當作底牌的八千騎兵,也只是裝備三千連弩罷了。

這三千連弩,只要將他們推到中軍之前,就已經算是圓滿完成了任務,接下來,就是幾十步最有優勢的標槍了。

段熲手下的這八千騎兵,不只是每人配備了一把投槍,而是每人三把標槍,而這就已經足夠了,畢竟以騎兵的衝鋒速度,在短兵相交之前,本就不會允許他們進行太多的攻擊。

投槍這種鋒利的投擲武器,往往都是在他們接近敵人的時候,猛然朝他們投出。

雖然標槍的速度,慢於用機括髮射出來的弩矢,亦或是用弓弦發來的箭矢,但是,它也有不可忽視的優點,那就是其重量大,又是在近處進行投擲。

在這樣的情況下,標槍的準確度和破壞性,都是不容小視的,尤其是,當標槍投射出去後,會給敵軍的心理,會造成強大而又恐怖的震懾力。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