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
關羽等人已經醒來,鑑於他們是第一次來到洛陽,王羽這個洛陽城的關內侯,便帶他們好好遊玩一下京都,看看洛陽的名勝古蹟,順便藉機加深和蓋繚之間的感情!
此時,蓋繚完全就像一隻活潑的小精靈,英姿颯爽的騎在一匹戰馬上,很有幾分小迷人,讓王羽頓時食指大動!
蔡邕的府邸距離太學很近,王羽便做東帶著眾人到太學遊玩,順便秀一秀自己的名望,很快,一行人騎馬就來到太學門口!
“長生,文才,太學門外,不得策馬而行!”蓋胤知道關羽他們是第一次過來,於是連忙出言提醒道,關羽等人頓時恍然大悟,連忙向蓋胤道謝,隨後眾人便牽馬而入太學。
正所謂,人怕出名豬怕壯,就連王羽都沒有想到,自己已經許久沒有太學,按理說,名氣應該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有所下降!
可結果呢!
王羽的名氣不僅沒有下降,反而是變得越發升高,大有和袁紹比肩一二的範頭,要知道,王羽現在只有十二歲。
王羽還沒有走幾步,就被人打聲招呼,他為了禮貌,哪怕不認識也得還禮一下,這番舉動瞬間就讓人覺得他愈發親近,對王羽的好感度更是大增!
不到一會兒的功夫,王羽就收到了兩千多愉悅點,由此可見,王羽在太學的聲望,到達了怎樣的一個境地!
“難道這就是,天下第一少年的風采嗎?”關羽和鮑充相互對視一眼後,眼中充滿了駭然,蓋射虎已經很有名氣了,可跟王羽一比就差上了太多。
不過他們轉念一想,也就徹底釋然了!
王羽出身於太原王氏,乃是天下數一數二的世家大族,而蓋胤的敦煌蓋氏,雖然也是涼州之地的一大世家,但比起王家來,可就要差太多了。
所以,王羽才會受到太學生我如此的尊崇。
…………
而一旁的蓋繚,見王羽如此受歡迎,心裡更是快活極了,臉上頓時露出歡快的笑容,走路都昂首挺胸,就差當眾對人大聲叫喊,王子英就是我未來夫君了。
由於王羽的聲名太大,眾人一在太學中簡直是寸步難行,若是王羽一人還好,完全可以走下去,乘機賺取愉悅點,可關鍵的是,還是關羽等人在這。
所以,王羽只能忍痛放棄這些行走的愉悅點,而是領著他們折返去了“三雍”中的後兩者,靈臺和明堂。
靈臺是中元元年,也就是公元56年建立的天文臺,可以說是當代最大的天文臺,是太史令的下屬機構。
東漢偉大的科學家張衡,曾經二次任職太史令,親自參與主持領導過,當時洛陽靈臺的天象觀測和天文研究。
靈臺在此之後,連續使用達二百五十餘年,為我國古代天文學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而明堂,則是因為漢武帝獨尊儒術,於建元元年始置,是西漢重要的祭祀場所。
在遊玩這兩處地方後,王羽便帶著眾人北上白馬寺遊玩。
東漢時期永平七年,也就是公元64年,漢明帝聞西方有異神,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赴天竺求法。
據《冥祥記》《高僧傳》等記載,永平十年,他們與中天竺僧人攝摩騰、竺法蘭齎佛經、佛像回洛陽。
永平八年65年),蔡、秦等人告別帝都,踏上“西天取經”的萬里征途。
在大月氏國,也就是昔日的波斯地帶,遇到印度高僧攝摩騰、竺法蘭,見到了佛經和釋迦牟尼佛白氈像,懇請二位高僧東赴中國弘法佈教。
永平十年67年),二位印度高僧,應邀和東漢使者一道,用白馬馱載佛經、佛像同返國都洛陽。
永平十一年68年),漢明帝敕令在洛陽西雍門外,三里御道北興建僧院。
為紀念白馬馱經,取名“白馬寺”。
至此,白馬寺傳承了下來!
自此之後,佛教在大漢得到了一些傳播,不過由於大漢崇尚儒家思想,佛教對現今的漢人來說,還是一個陌生的教派,陌生給這座中國第一古剎,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白馬寺,這裡面果然不簡單啊!”王羽意味深長道!
在看完白馬寺後,王羽便帶著他們來到邙山大墳場,說起來,此處也是一個很有故事的地方!
從城北迴來後,眾人不僅沒有感覺到疲憊,反而是越發的精力旺盛,王羽見此,又帶著他們去了帝都最大的市肆!
王羽也是不差錢的人,所以直接放言,只要他們看上的,隨便可以拿,一切都由他包了!
冷月很含蓄,因為她對自己的定位很清楚,就是王羽身邊的一名小侍女,不過,她雖然很含蓄,但不代表其他人含蓄,她一個不小心沒拉住弟弟冷鋒!
冷鋒頓時歡呼著,加入蓋繚的哄搶大軍中,有樣學樣,反正不是他出錢,不管有用沒用,只要他看上就拿。
站在他們身後的王羽,並沒有因此生氣,反而是一臉微笑的看著她們,那清冽的眼神,頓時猶如一張溫柔網羅,讓人情不自禁地深陷其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