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馬如蘭現在很期待,巴不得李羨現在就透過涉獵考核,進入幷州文政院。
月底,負責推薦童生去參加文政院涉獵考核的教書先生全部到位了。
包括陳木河、何青雲、蕭學之、賀青等人。
今日也是個十分關鍵的日子,童生家長紛紛來此。
如果說月考考的是童生的學識,那文政院先生的推薦考的就是品德。
畢竟對於童生來說,除了生養的父母之外,最瞭解他們的就是這些教書先生了。
學識可以透過試卷考出來,但道德卻需要人去觀察。
這也是大玉朝為何要求文政院在涉獵考核之前增加先生推薦的原因。
此項國策出臺之後,大玉朝各個州府的文政院確實嚴格遵守了。
但經過多年的發展,此項國策已變的愈發腐敗,有些童生家長為了讓自家孩子進入文政院,不惜花費重金去討好教書先生,比如方奎。
當然了,方奎只屬於其中的一個型別,畢竟像他這種花錢不讓別人好的煞筆家長,還是比較少見的。
文政院小廣場正前方的區域,擺了一張蓋著紅布的桌子,陳木河副院長作為主持者,率先坐在桌前,身邊站著兩位身穿藍色院服的院童。
所有透過月考的童生以及他們的家長紛紛站於兩側。
陳木河身後,坐著數十位文政院的教書先生。
所有家長皆是神色緊張,這次先生推薦,雖然出現意外的機率比較低,但不代表沒有。
而且,文政院院長孔大勝也希望去幷州文政院的童生越多越好。
畢竟去的童生多了,這些童生日後能成為秀才的機率就越大。
給文政院揚名的機會也就越大。
可有條死規矩,使得文政院不得不淘汰一批童生。
那就是幷州府文政院定百分之五的淘汰率。
也就是說,一百個透過三次月考的童生,必須要有五人被淘汰。
這項看似不太合理的規定,目的就是逼著這些縣級文政院實施末位淘汰,優中選優。
這也是現場家長十分緊張的原因。
隨著陳木河的一聲令下,院童開始點名。
點到名者,由本童生固定的五位教書先生舉起號牌。
號牌共紅、黑兩面,紅色視為透過,黑色視為淘汰。
時間已到,院童開始念第一位童生的名字。
“王文元!”
聲音落下,身後的教書先生依次舉起號牌,全紅透過!
臺下響起一片熱烈的掌聲。
“張鐵樹!”
“全紅透過!”
“張二斗!”
“全紅透過~!”
“諸葛拉!”
“一黑淘汰!”
首次出現被淘汰的童生,場內氣氛瞬間冷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