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默的宿舍燈亮了一整夜。
他盯著鑫科材料的K線圖,反覆翻看過去半年的龍虎榜、股東變動、大宗交易記錄,試圖找出莊家的操盤痕跡。凌晨四點,他的眼睛酸澀發脹,但一個清晰的規律逐漸浮現——每次股價拉昇前,都有特定營業部的大單買入,而暴跌前,總有機構席位提前出貨。
“這不是巧合……”林默喃喃自語,手指在鍵盤上飛快敲擊,把這些資料整理成表格。
他忽然想起金融工程課上教授說過的話:“市場裡沒有真正的‘內幕’,只有被大多數人忽略的資訊。”
或許,他一直在錯誤的方向上努力。
學信貸的催收電話越來越頻繁。
“林先生,您的貸款已逾期三天,如果本週內不能償還,我們將上報徵信系統,並啟動法律程式。”客服冰冷的聲音讓林默如墜冰窟。
他翻遍銀行卡、支付寶、微信,湊出不到兩萬塊,距離還款金額還差四萬。他不敢告訴家裡,更不敢向同學借錢——一旦訊息傳開,他“小林股神”的名號就會變成笑話。
“必須翻盤……”他咬咬牙,開啟股票賬戶,盯著僅剩的一萬八本金。
但這一次,他不再相信任何“內幕訊息”。
林默開始瘋狂查閱證券分析書籍、研報、交易所公告,甚至潛入幾個付費股票群,觀察那些“老師”如何忽悠散戶接盤。
某天深夜,他在一個冷門論壇裡發現了一個帖子——《如何識別莊家建倉痕跡?》。發帖人叫“老K”,自稱曾在私募工作,因看不慣機構割韭菜而離職。
帖子裡的內容讓林默如獲至寶:
“莊家運作一隻股票,通常有四個階段:吸籌、洗盤、拉昇、出貨。”
“吸籌階段,他們會故意製造恐慌,讓散戶割肉;洗盤階段,他們會反覆震盪,逼走不堅定的籌碼;拉昇階段,他們會配合‘利好’訊息吸引跟風盤;出貨階段,他們會製造‘牛回頭’假象,讓散戶接盤。”
“識別方法很簡單——看成交量、股東人數、大宗交易。”
林默立刻按照帖子的方法,篩選了幾隻近期股東人數大幅減少、但股價並未大漲的股票。
其中一隻叫“天瑞科技”的小盤股引起了他的注意——近三個月股東人數減少30%,但股價卻橫盤不動,且每天尾盤都有神秘大單買入。
“這不就是典型的吸籌階段?”林默心跳加速。
第二天開盤,林默用剩餘本金全倉買入天瑞科技。
他的室友張浩探頭看了一眼,驚訝道:“你瘋了?這隻股一點熱度都沒有!”
“熱度越低,機會越大。”林默盯著盤面,語氣出奇地冷靜。
接下來的幾天,天瑞科技依舊不溫不火,甚至偶爾小幅下跌。但林默沒有動搖——他注意到,每次下跌時,成交量都極小,說明根本沒人願意賣。
直到第七天,天瑞科技突然在早盤放量拉昇,短短半小時封死漲停!
林默的賬戶浮盈20%。
但他沒有賣出,而是繼續觀察——**按照“老K”的理論,真正的行情才剛剛開始。
果然,接下來的兩週,天瑞科技一路震盪上行,漲幅超過60%。林默在股價出現滯漲訊號時果斷清倉,賬戶資金從一萬八變成了近三萬。
這是他第一次真正靠“認知”賺到的錢。
還清貸款仍然不夠,但林默已經找到了方向。
他給“老K”發了一條私信:“我想學更多。”
對方說了了一句:“市場裡沒有神,只有資訊差。”
林默關上電腦,望向窗外的夜色,嘴角微微揚起。
他知道,遊戲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