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味道很好。”柳白書是深深地覺得他們來將軍這裡絕對餓不死,這些年連吃一頓飽飯都不敢想,現在可以吃到撐。從前他是不吃豬下水的人,碗裡的豬下水是一點味道都沒有,也不知道是怎麼做的,吃起來很有嚼勁,味道也很好。
原本已經飽了的肚子,愣是把這一晚的吃食都吃進去了。
“就知道你會喜歡,吃過我們這裡的豬雜河粉都是忘不了這個味道,都說好吃。”現在店裡人不多,曹大鵬也坐過來一起磕嘮,說起他們店裡的吃食是一臉的驕傲。
等再上了馬車,柳白書才驚覺自己的肚子都圓圓滾滾的,吃太多撐著了。曹向南是注意到了柳白書摸肚子的動作,哈哈地笑了起來,而後也很是感慨地說道,“以前我們大家也是常餓著肚子,一天兩頓都吃不飽,不過現在……一日三餐也能填飽肚子了。”
怕是以前整個曹家村都是如此,不過現在他們一日三餐都能填飽肚子了。
“白書,你知道是為什麼嗎?”眼睛看著前方,馬車慢慢地往家裡回去,曹向南想著到這個問題,不知道是問柳白書,還是在問自己。
柳白書想了想問道,“為什麼?”他也很是好奇。
腦子有那麼一瞬間的清明,曹向南想了想,說道,“打個比方,比如一個人,他每日只想著有頓飯吃就能滿足了,他每日就是為了一頓飯去努力。如果有一天,他除了想每日吃一頓飯,還想吃兩頓,三頓,而後還想吃地好,那麼他為這個目的去努力。”
這就是慾望能促使人,去得到他想要的,但是光是靠慾望能支撐起你的野心嗎?顯然是不能的。
“再如何去透過努力得到自己想要的這些東西呢?這就講的方法了,要動腦子。有個人特別會種田,但是他還是隻能每日吃一頓飯,還吃不飽肚子,你說是什麼原因?”曹向南問。
柳白書自覺自己讀過不少書,這些問題他卻是從來都沒去想過,如今聽到曹向南的話,他只能搖頭。
“但是你再換個方式去想,當地裡種出來的菜有人買的時候,就有人去種菜。木匠做出的東西有人買的時候,就有人去做木匠。種了菜賣了有了錢的人去找木匠做活,木匠就有錢了,木匠有錢了就會去買菜,那麼種菜的人除了有菜吃之外,還能有錢去找賣肉的人買點肉……”曹向南笑了笑,一個種田的人就會引起的蝴蝶效應。
“你說的是買賣?”柳白書似乎有點懂。
曹向南點點頭,小農經濟下的自給自足,自我封閉,其實只會致使一個地方越來越貧窮,交流和交易能夠促使一個地方的發展,這就是他們差了千年的腦子的差距,“就拿曹家村來說,如果這條村的人家家戶戶都種田了,每日的瓜果蔬菜家裡就有,他們自然不需要去想買別人的東西,一則是他們有了飯吃,二則是他們手裡沒錢。”
“但是一旦有一日,他們發現除了種田之外,還能去修路,家裡有一個人去修路,一天家裡就有十個銅板,兩個人去修路,一天就二十個銅板。但是家裡的田地也要種,為了這十個二十個銅板,他們也想要地裡的糧食,那麼他們會合理地分配家裡的其他人去做這些活,那麼地裡的糧食也能種好,也有錢了。”
其實一家人全部都去種田的話,是非常地浪費勞動力的,因為種田不需要那麼多的勞動力,這一部分勞動力分出來,可以産生更多的産物。曹向南突然地覺得他們的新學堂很有必要開一門經濟學,起碼要從思想上先改變這個時代的人的腦子,人們才不會侷限在現在的這個框架裡跳不出來。
腦子裡有個什麼東西一閃而過,一下子他又沒抓住,柳白書聽著,似懂非懂。
現在他還想不明白今日曹向南的這一番話,到日後漸漸地,他才明白了曹向南說的這一番話是什麼意思,給他帶來了一個全新的認知。
回去的路上,柳白書是見到了在修路的人,他想起了剛才曹向南的話,眼睛看著曹向南有點探究。曹向南發現柳白書看著他,他笑了笑,說道,“這是我出錢讓村子裡的人來修路的,外村也有一些人過來,想來在入冬之前也能修道鎮上了。”
柳白書看著曹向南的眼睛亮了亮,他現在似乎有點明白他們將軍為什麼甘願跟在這樣的一個人的身後就做些打雜的事了。
他們去了馮師傅那裡,看了這邊房子的進度,想來這邊月底也差不多能完工了。曹向南和馮師傅談起了學堂要開工的事,兩個人聊了幾句,約了馮師傅晚上到他那裡去吃酒,到時候再詳細談。
“成,我這裡完了就去。”馮師傅這裡走不開,說道。
“好,那馮師傅,我先走了啊,回頭見。”曹向南駕著馬車,對馮師傅揮揮手,馬車往家裡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