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呂布被派到南面,是作為胡軫的助手,任騎兵都督一職。
實際上,胡軫是中郎將,呂布也是中郎將。
董卓安排呂布為胡軫的助手,其實也不一定是出於任人唯親的心態。
呂布加入董卓麾下的時間還短,又迅速成為中郎將。
胡軫是跟在董卓身邊的老將,資歷明顯比呂布老得多。
當初呂布到徐榮身邊協助防守滎陽,不也同樣是作為助手?
問題在於徐榮能讓呂布惺惺相惜,胡軫卻沒有這個能力。
董卓安排呂布過來,胡軫如果像徐榮當初一樣,安排呂布出兵襲擊敵軍,配合他守城,那也不會出問題。
可是,西涼軍中對呂布這個幷州人,一樣沒有認同感。
胡軫乾脆把呂布這個騎兵都督,安排去防守轘轅關,隨時接應自己。
讓華雄這個步兵都督前進到陽人,直接去面對南陽、潁川方面的關東聯軍。
胡軫這樣安排,明顯是把立功的機會留給了華雄。
兵力推進到陽人,也和轘轅、太谷兩關形成了嚴重的脫節。
徐榮一戰擊潰孫堅,讓胡軫心裡產生了輕視孫堅的心態。
呂布也是心高氣傲的人。
胡軫這樣做,他乾脆自己打自己的,不再和胡軫、華雄協同作戰。
......
永漢初平二年三月公元191年四月),孫堅斬殺王叡,奪得了他手中的一萬大軍。
等到西涼軍退回司州,孫堅又重新進駐魯陽。
一路上不斷收攏各地的逃兵,很快軍隊又達到了近兩萬人。
在得知華雄將軍隊推進到陽人之後,孫堅知道機會已經到來。
也開始往陽人方向挺進。
華雄得知孫堅到來的訊息,不僅不害怕反而極為興奮。
在他的心中,徐榮勇猛不如自己,都能打得孫堅落花流水,自己就更不要說了。
陽人並不是什麼堅城,華雄也不會去死守,把軍隊全部拉到城外,打算和孫堅進行決戰。
孫堅這次吸取了上次敗給徐榮的教訓,知道西涼軍野戰能力很強,採取步步為營的方法,不給華雄一點機會。
華雄的心中更加驕傲,每日都帶著騎兵到孫堅的營外叫罵。
孫堅卻不予理睬。
已經十七歲的孫策,因為祖茂死去,孫堅身邊沒有親信大將,這次也隨父出征。
年輕氣盛的孫策,如何能忍受這種屈辱。
“阿父,華雄手中的兵力不多,騎兵也少,我們為何不出去迎戰?”
孫堅好整以暇地坐在那裡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