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榮和曹孟德一戰,只是佔了伏擊之利,再加上飛熊軍的兇猛,不見得指揮軍隊的水平有多高。”
“我們現在是以逸待勞,只要在城外佈陣,堵住他前往潁川的路,相信他對我無可奈何。”
李旻最終被孫堅說服。
這一仗對李旻來說是不得不打。
梁縣不是什麼雄關。
討董聯軍如果不主動出擊。
徐榮大可以繞過樑縣直擊潁川。
李旻作為潁川的太守,把軍隊帶在身邊,卻不能保護潁川的安全,他絕對無法對潁川的世家交代。
......
李蒙率領前鋒到達梁縣的時候,看到孫堅和一眾官吏在城外飲酒作樂,看到騎兵到來,才毫不慌亂地退往城內。
見此情景,李蒙不敢進攻,只能先退後,等待徐榮的到來。
孫堅等到李蒙退走,馬上對李旻說,“李使君,我立刻帶兵去梁縣東面佈陣。”
作為一名經歷無數戰鬥的名將,孫堅先在梁縣露面,是為了讓徐榮知道梁縣不好攻打。
徐榮也會因此放棄攻打梁縣,轉而繞路奔襲穎川。
保證了梁縣的安全,孫堅就可以放心地在梁縣東面阻擊徐榮。
徐榮要想奔襲穎川,梁縣東面是他必經之路。
徐榮的軍隊是騎兵,真的被徐榮進入了穎川,
穎川絕對要經歷一場浩劫。
......
徐榮率領的大隊人馬,離前鋒並不遠。
都是騎兵,速度自然不慢。
路上行軍分成前、中、後三軍,只不過防止敵人的伏擊。
畢竟,敵人有埋伏也基本上只能襲擊一軍。
看到李蒙在等自己,徐榮也知道梁縣有情況。
聽完李蒙的彙報,徐榮馬上下達命令。
“繞過樑縣,直奔穎川。”
在梁縣的東面,孫堅帶著數萬大軍,剛剛列好陣型,徐榮的騎兵就已經到達。
只是稍微觀察一下,徐榮就發現孫堅的軍隊前面厚實,兩邊相對薄弱。
徐榮馬上做出針對性安排。
“中間二千騎兵發動牆式進攻,後方緊隨四千騎兵,待中間突破後殺向左右兩邊。”
“留下四千騎兵作為第二波、第三波衝擊。”
“力爭在三波次的進攻之後,徹底擊潰敵軍!”
“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