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辨看著盧植的背影,眼中有一絲的悲哀,也隱藏著一絲恐懼。
不過劉辨還是挺直了身軀。
他知道,今日已經無法善了。
想要廢除他絕對不是董卓心血來潮。
甚至也不是董卓單純的想要立威。
從前兩天世家子弟攻打皇宮,劉辨回來和何容一分析,就知道這是世家向他發難。
如果不是張讓把他帶出皇宮,可能那天晚上他就喪生在亂軍之中了。
張讓臨死前曾經對劉辨說,“陛下,老奴死後,天下必將大亂。”
“陛下秉承先帝遺志,有整治朝政之心,卻無扭轉乾坤之力。在清平之時必是仁德之君,在亂世之中,卻無法適應人心險惡。”
“老奴原來不敢自詡好人,自然覺得和陛下不是一路人。”
“這也是老奴這些人,當初沒有選擇跟緊陛下的原因。”
“冠軍侯此人生性仁德,但又殺伐果斷,才是平定這個天下最好的人選。”
“陛下如果以後遭遇劫難,能夠脫身就去逃奔冠軍侯,但切記不可被權勢矇蔽了眼睛。”
“如果陛下執迷於權勢,冠軍侯能容忍陛下,他的部下也不會容忍陛下,那才是真正的大禍事!”
“這兩天老奴自知必死,也明白冠軍侯對陛下的愛護之心,因此才冒死保護陛下,希望冠軍侯看我對皇室一片忠心的份上,能夠善待我的後人。”
“陛下,俗話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今日老奴所言,絕無一絲虛假,希望日後您能明白老奴的一片苦心!”
......
坐在劉辨身後的何容,也是一臉的死灰。
劉辨回宮之後,也把張讓說的話告訴了何容。
何容聽完之後,半天不語。
張讓這個老閹貨,不愧是先帝的頭號打手,對人心看得無比的透徹。
劉備能進入何容的心中,絕對不是他長得帥。
世界上長得帥的小白臉多的是。
沒有能力光有一具漂亮的皮囊,拿來何用?
不講劉備在戰場上帶兵如神,任冀州牧治理地方能力出眾。
就是劉備任羽林郎將和司隸校尉的時候,哪件事情不是做得漂漂亮亮?
再加上他教導劉辨的時候,隨手拿來的典故和故事,是不是冒出來的精闢詞句,都顯示出他無比淵博的知識。
前段時間何容經常去探望荀採,每每談起劉備,荀採眼中那無論如何也掩飾不了的幸福,讓何容都忍不住地嫉妒。
劉備不僅才能出眾,他對漢室的忠誠也是無可挑剔。
何容也是在皇宮這種讓人成長最快的地方,已經呆了二十多年,自然知道先帝劉宏為什麼忌憚劉備。
劉備在征討黃巾之後,就在士林和民間積累了巨大的聲望。
如果劉備不是一個忠心的人,憑著當時的聲望,劉備就能夠掀翻皇室的統治。
而且因為他漢室宗親的身份,還完全可能安然地保證社會的穩定。
當然,劉備要想做到這一點,也必須對世家做出妥協。
在先帝劉宏的眼中,劉備當時就已經功高震主。
才會把劉備身邊的黃忠、張飛等人分封到邊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