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州的劉備得知劉宏的諡號為‘閔’,站起來看向了西北的方向。
‘閔’這個諡號是個平諡。
意思也正如定諡號時的評語,‘其情可憫’。
劉宏在劉備的心目中是個可悲可嘆的帝王。
歷史上的劉宏得到了‘靈’的惡諡,確實是有失偏頗。
劉宏在位二十二年,前面的十幾年都可以說是英明神武。
後世很多人認為,劉宏發動黨錮打壓世家門閥,最終損害了大漢統治的根基。
實際上,世家之禍,才是大漢走向滅亡的根本原因。
百姓為什麼會起來造反?
就是因為被世家豪強逼得沒辦法生存,不得不起來反抗。
漢帝劉宏只是打壓世家門閥,又沒有消滅士族,何談動搖統治的基礎?
漢末出現了華夏曆史上最多的人才。
只不過這些人才各有各的心思,只顧著爭權奪利,為了自己的家族謀利,根本就沒有想為朝廷效力。
劉備不會被歷史的記載矇蔽了眼睛。
如果漢末的人才都是忠臣,大漢將會強大的到何等的地步?!
......
劉宏推動‘三互制度’,要求官員不能在本地任職,也不能在有聯姻關係的家族所在地任職。
世家們就以不上任來進行抵制,導致大漢各地官員缺失。
劉宏設定鴻都門學,就是敏銳地發現了官場被世家壟斷。
大漢各州郡的人才察舉,必須由所謂的大漢名士來推薦。
這其中當然有許多道德品質高尚的真名士。
但更多的是頂著名士光環,卻道德敗壞的假名士。
這種互相名士之間勾結、結黨營私的現象,貫穿了整個東漢二百年的歷史。
劉宏設定鴻都門學沒有錯,但面對世家豪強的龐大勢力。
被圈養在皇宮中的劉宏有心無力。
才會出現清除貪官汙吏,最終報上來的二十七人,全部是為官清正的官吏。
後面的十年,劉宏確實沉湎於享受,做出不少荒唐的事情。
這些事情真正的講起來都是一些生活的小節。
歷代的帝皇誰沒有喜好美色?
甚至世家門閥家中的歌姬侍婢,可能比皇帝的女人還多。
在皇宮西園開商市,同樣是處於深宮中的劉宏給自己找點樂子。
捐官制的出現確實是一大奇觀。
同時也是劉宏對官場壟斷的反抗和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