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時代的學者,都有他們自己的使命和任務。
只要他們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就當得起功在千秋的讚譽。
......
門前的一席話,讓鄭玄對劉備的印象極好。
眾人坐下後,鄭玄主動問起劉備的來意。
“冠軍侯來找老朽,不知道有何見教?”
劉備哈哈一笑,“康成先生,您當知我的來意,不外乎就是想請您到南城山學院,為我大漢的教育盡一份心力。”
鄭玄風趣地說,“我還以為冠軍侯來請我出仕,害得我空歡喜一場。”
劉備卻認真起來,“康成先生如果願意出仕,那我當然求之不得。”
“我就怕請您都南城山學院教學,都請不動先生您。”
鄭玄笑了笑,“那要看冠軍侯能不能說動我,不然我在家鄉辦學,一樣能教授門生。”
劉備沒有說什麼大道理。
“康成先生願不願意隨我到駒縣走一趟,或許您就知道我說的辦學,和您目前的傳授門生有不同之處。”
鄭玄也不拒絕,“我來到徐州一直呆在這三公山上,採買糧食和生活用品,也是我的學生下山去辦。”
“現在外面已經太平,我也想出去走走看看。”
劉備看了看他身後的六個人,“這六位就是先生的弟子吧,可否向我介紹一番?”
實際上,鄭玄的這幾個弟子,劉備漢昭烈帝)認識了一多半。
鄭玄的兒子鄭惠鄭益恩。
孫乾和劉琰本來就是蜀漢陣營的官員。
崔琰在袁紹的麾下也見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另外兩個劉備不認識,其中應該有一個是公孫方。
鄭玄又笑了,“冠軍侯,看起來您來請我出山是假,想請我的學生們出仕才是真的吧?”
劉備也不否認,“兩種心思都有。”
“目前徐州百廢待興,我身邊需要大量的人才,就看康成先生同不同意他們出仕。”
鄭玄很喜歡劉備的坦誠,開心地笑起來,“哈哈,冠軍侯,他們如果願意在您身邊做事是他們的福氣,我哪裡會阻攔?”
一番介紹之下,劉備知道不認識的是公孫方和張逸兩人。
原來,鄭玄離開北海時,還是如歷史上那樣遣散學生。
不過,崔琰和公孫方才來到鄭玄身邊不久,西歸的道路又被黃巾堵死,乾脆就跟著老師來到徐州。
孫乾和張逸都是北海人,又不想遠赴遼東,也跟著鄭玄過來。
劉琰則是魯國人,回魯國也要從這邊走安全,也就結伴而行。
對於劉備請他們出仕,崔琰等五人也是高興地接受。
劉備不禁感嘆。
這就是身份地位的重要性!
前世裡漢昭烈帝應孔融之請,赴北海解黃巾之圍,也去拜見鄭玄。
鄭玄同樣沒有把漢昭烈帝拒之門外。
只是漢昭烈帝問有沒有人願意跟隨他時,只有孫乾選擇跟隨他。
當然,當時在場的不是現在這批人,而是鄭玄新一批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