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緄感嘆到,“吳郡如果能納入政令範圍,就等於揚州基本鼎定。”
“我到徐州之後會盡快隨軍趕往青州,爭取讓巴敬祖同意在青州推行利民政策。”
“到時候,玄德就能影響三州之地,哪怕大漢亂起,也能更快平定亂局,還大漢長久的清平。”
揚州的政令能全州通行,就等於劉備徹底掌控揚州。
作為徐州牧,劉備本來就對徐州的官員有任免的職權,可以按照心意進行官員的調整。
青州的軍事,在劉備軍隊進入之後,自然就會接管過來。
荀緄真的能說服巴袛,跟徐州、揚州的政令同步,劉備就等於手握三州。
大漢的大亂還沒有到來。
劉備的優勢已經不可撼動。
到時候,哪路諸侯可以和他爭鋒?
......
不要小看政令通行的重要性。
巴袛如果不肯跟隨徐州,而是各自施政。
憑著這個時代粗陋的執政手段,根本沒辦法快速促進社會的生廠力。
百姓的生活沒辦法改善,隨著大漢內部的叛亂此起彼伏,青州的百姓還是有可能造反。
哪怕百姓不造反,不能安居樂業,青州的民心就不可能穩定。
國家也好,地方也罷。
民心不穩,一旦遭受外部的侵擾,百姓就不會和政權齊心協力去面對外敵。
古代的百姓之所以比較麻木,在戰亂時,對誰統治他們基本無所謂。
就是因為他們不管生活在誰的統治下,都是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
一旦他們能夠過上好日子,來自外面的勢力想要破壞他們美好的生活,他們就會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無論如何都要把外來的強盜趕跑。
整個大西北的民心,目前就達到了這個程度!
......
安排完揚州的事情,劉備才看向許褚。
“仲康,典韋暫時要留在雒陽,這段時間你就暫時跟在我身邊,答應你去遼東的事情,就等子龍歷練歸來之後,再換你過去,你是否願意?”
許褚裂開大嘴笑得很開心,“主公,能呆在您身邊,我高興還來不及,哪有不答應的道理?”
劉備又看向夏侯淵和夏侯嶽兄弟。
“妙才、志高,你們就跟我到徐州吧,家族可有人照顧嗎?”
夏侯淵連連點頭,“家族的事情,我從弟夏侯廉自能照顧好,正好又可以跟隨公苗征討山越,就當作歷練。”
趙季晨這時候插進來說,“主公,我看志高可以安排到翼德身邊,我們在上谷一線只有翼德和成廉,人員略顯得單薄。”
劉備有點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