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沐是一個極其喜歡看各類閒書的人。
其中最喜歡的莫過於《戴夫腦子學》和《異世界風俗品鑑指南》
這兩本經典著作,即使是反覆研讀,也難知其深意。
在《戴夫腦子學》中有一個很經典的風與溝壑理論。
這兩個詞語聽起來貌似很正常。
但是嘟嘴戴夫往往不走尋常路。
這裡的風,並不是指吹動亞索掃把頭的那玩意。
亦不是指售價125陽光的三葉草。
而是一種抽象的象徵。
這個經典理論可以從正反兩個方面來理解。
先說說反面。
針對現在辦公室這種情況。
機智少年願意把這縷微風理解為無端訓責。
至於溝壑,當然指的是大腦溝壑。
眾所周知,戴夫喜歡聰明人的腦子。
有一個經過某不科學的科學家證明的事實是。
人類這種生物,大腦溝壑越深,意味著大腦皮層表面積越大。
相對而言,能承載的記憶也就越多,思維也會隨之活躍。
但在風與溝壑理論之中,戴夫巧妙對這個理論進行了回擊。
老師對學生的無端訓責這種東西,就像是一縷無形的風。
即使你捂住耳朵不去理會它。
也依舊會不管不顧的從你的左右耳朵悄然灌入你的腦闊。
等到其終於消失不見時。
大腦裡的溝壑早已經被無形冷風吹颳得千瘡百孔。
雖然實際表面積增加了,但是智力往往會不進反退。
你當然可以說這個理論只不過是詭辯,但其實不然。
這是一種感性與理性的強烈衝突,次維生物很難理解。
為了開啟你們的腦洞,這裡舉一個現實的正面例子。
在某個午後辦公室。
兩個老師伏案而坐。
笑容和藹面容祥和。
而在對面。
兩個少年排排而立。
呆若木雞悶聲不語。
少年的心底其實同時害怕兩件事。
一件事是蔣茵親手把英語試卷交到自己手裡。
另一件事則是被呆毛老師直接叫到辦公室。
無論是哪一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