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夏天的末尾,順子靠著自己一個夏天賣空調的錢, 在北京各處買了不少的房子, 什麼郊區的, 東邊兒的, 西邊兒的。
當然他也沒忘了留出本錢來, 準備冬天去做買賣。
順子在做生意上頭還是很有天分的。
他根據舉一反三的原理,在冬天即將到來的時候,在北京買上了好些個電暖氣,南下去了廣州。
他冬天的時候, 可是去過南方的, 那股子潮濕讓向來不怕冷的順子折服了腰,尤其是晚上睡覺的時候,整個人都是蜷縮在一塊兒的, 不然雙腿冷得直打顫。
他覺得南方可沒有暖氣, 所以電暖氣肯定有市場。
秋天剛一到沒多久,他就買了五十臺電暖氣, 南下去了。
到了這時候, 趙春芳和王淑芬的院子也裝修的差不多了,陸陸續續倆人開始吃住在另外一個院子了。
晚上老三兩口子下班兒, 三小隻下學,都是一起到趙春芳那兒去吃晚飯的。
她們倆就在院子裡擺著桌子椅子,陰雨天就搭上一個雨棚,一邊兒看雨,一邊兒吃麵, 更是有一番風趣。
院子裡的房子也沒閑著,趙春芳爸一進房子拿出來,裡面隔出來三間小房子,變成了面館兒的包間兒。
誰要是一家子想來吃飯,就可以提前預定好菜式,預定好包間兒,然後只管來直接吃飯就成。
趙春芳拿手的菜盡管點,客人們要是特別愛吃想吃的菜,趙春芳可以試著做,做的不好吃了還不要錢。
周邊的老主顧們都紛紛前來訂包間兒,可趙春芳也是特別,每天最多就接三桌兒的客人,還必須得是個熟臉兒。
人的心思總是有意思的,越不讓人去包間兒裡吃飯,越是有大把大把的人好奇,結果一傳十,又十傳百,越來越多的人都想來這個面館兒嘗一嘗。
當然,這可不是趙春芳和王淑芬的主意,她們倆只知道做飯、研究新菜、再做飯。
這個好主意不用說,當然是順子想出來的了。
老燕家的三小隻如今已經上了初三,過了年就要面臨中考了。
旺財在自己勤勤懇懇的複習中,成績一步一步地在往上前進,也算是比初一那會兒進步了不少。
擱胡嫻來看,都是阿福和林錚帶得好。
阿福和林錚自然是不用說,成績依然很穩定,林錚穩居第一,阿福穩居第二,林錚要是哪一次考試不小心失誤了,多扣個幾分,原本所有人都以為,阿福一定會借機超過林錚,成為年級第一。
可是,偏偏就是那麼巧,每一次也趕上阿福失誤,多扣了幾分。
結果倆人就一直穩定著。
阿寶是很想追上大家學習的步伐,可是認認真真的學習,只給她帶來了一點點的小成就,偏生阿寶又是個沒啥耐心的,在學習上也免不了認真幾天,然後鬆懈幾天,考了試了,才有反應過來要認真努力的。
趙春芳開始心頭擔心起阿寶來。
倒不是說她只關心在乎自己的親生女兒,不在意旺財和阿福。
誰讓幾個孩子裡頭,在性格上,阿寶最不讓人省心啊?要不是初一那會兒,她因為跟班裡的女生們貪玩兒,沒認真聽課寫作業,也不至於今兒到了跟不上的地步。
學習這回事兒就好比是蓋房子,地基要是不穩,這以後發展個啥都是搖搖晃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