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這主意,他倒是心動得很,李曼青又連著勸了幾句,當天他就上孟家問去了。
孟家人一聽每年還能給他們三百塊錢,哪有不樂意的道理?攏共二十畝地,說是等秋天包穀收完就給他種。
所以,老爺子過個幾天就要去看看他們包穀,彷彿二十畝地已經是他的囊中之物了,盼著趕緊把包穀掰了他就能“大展拳腳”。
李曼青怕他們上山下地的雨天路滑,給買了兩雙防滑雨靴,連雨衣帽子也配全套……萬事俱備,只欠秋收了。
等唐豐年回來就去選鋪子,有了固定鋪面,他們去種他們的地,她也能夠自己帶孩子了。
老爺子一出門,李曼青先把孩子放墊子上玩,她去麵包房把揉好的面切塊塑型放夾心,等全放進烤箱了,這才去廚房端早飯。
一碗細米線還溫熱著,上頭有七八片薄薄的火腿肉白裡透紅,還有幾根翠綠的韭菜和小蔥。她舀了一大勺紅紅的辣椒油澆上去,用筷子拌勻淨了,故意“滋溜”一口,那滋味兒,別提多香了!
雙們雖在院裡,但小耳朵都豎著呢,一聽媽媽壞心眼的“滋溜”聲,彷彿已經聞見香味兒,立馬就“阿米”“阿米”的叫起來。
意思是“要吃米線”。
“媽媽放過辣椒了,你們吃不了,還是乖乖吃稀飯喲!”
李曼青從小鍋裡盛滿滿一碗稀飯出來,分成兩份,左邊那份放三滴醬油,右邊那份放一小撮白砂糖。
她早已練就兩手同時餵食的本事,姐倆乖乖的坐著,她左手喂大雙,右手喂小雙。白米粥被煮得稀爛,米粒都看不出來了,入口即化。她們小嘴一動,三兩下就“咕嘟”吞下去,稍微喂慢一點還要招致“啊啊”的不滿聲。
因為她從不給她們吃零嘴,她們吃飯的習慣倒是好得很,不用幾分鐘,一碗稀飯就全“嗷嗚”光了。
孩子吃飽,才輪到她自個兒吃……不過看著她們越來越好的模樣,手腳上越來越有肉,她心裡的滿足已經無法用語言描述了。
前幾天,姐倆已經能夠扶著凳子走兩步了。
眾人一看,可樂壞了,將墊子周圍用長條凳圍起來,她們自己玩,趴一會兒,坐一會兒,爬一會兒,再慢慢的扶著凳子站起來,慢慢的走動。
也就半個月的時間,居然能從一開始的兩步,走到四步,八步,現在還會轉身,攏共走十多步了!
相信不久的將來,不用攙扶凳子,她們就能獨立行走了。
為這事,李曼青還專門打個電話給孩子爸,興高采烈,眉飛色舞的做了回“轉播”……末了感慨“可惜你不在”。
是啊,他是不在。因為不在,連閨女們人生第一步都沒看見。
“快咯快咯,下個月你們過生日,爸爸就回來啦!”
孩子也聽不懂,只跟著叫“巴”。
“開門!羅翠珍你個老貨快給老子開門!砰砰砰!”伴隨著一陣巨大的砸門聲,女人尖銳的罵聲尤其刺耳。
小雙被嚇得一愣,站起來扶著凳子蹣跚兩步投進媽媽懷抱。大雙也睜著圓溜溜的大眼睛東張西望。
不知道是誰,敢對婆婆直呼其名,最關鍵是還嚇到孩子……李曼青未見其人,心裡已經厭惡起來。
她先把姐倆抱回房,房間地板上也鋪了墊子,再把房門鎖好,這才氣定神閑的去後院放狗。
門口的人砸了幾下,見沒人來開門,愈發不要命的又踹又搖,偶爾還伴隨著細碎的說話聲,看樣子不止一人。
三隻大狗早迫不及待,一出圈門就如離弦之箭,“嗖”一聲直沖大門,“咔嚓”六隻前爪全搭在木頭門上。
“嗚……汪!”
“嗚……汪!”
“嚯!嚇死個人,裡頭有狗呢!”那女人尖著嗓子道,可能是害怕,往後退了兩步。
都說咬人的狗不叫,像這種壓抑著吼聲從嗓子裡噴出來的感覺,李曼青是主人聽著都怕。
“你怕什麼,那小崽子又不在家,趕緊的趁小短命沒回來,聽說下個月就……”這把老人聲音,好像連說話都是顫顫巍巍的。
雖然年紀挺大了,但說的話挺缺德的。
李曼青冷笑一聲,什麼叫趁唐豐年不在?意思是來欺負他們孤兒寡母呢?以為一家子老人小孩兒好欺負?居然還罵她男人“小崽子”“小短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