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掙,她精神頭就來了,二十年前年輕那會兒在大平地,要論幹活的勤快勁,手腳的麻利,就沒誰比得過她!
“別了,媽你看著,我去那邊瞧瞧。”曼青攔下她,老太太激動得臉都紅了,萬一路上走急了出問題可不好。
穿過馬路,斜對面就有個批發市場,各種日用品,鍋碗瓢盆塑膠製品啥都有……可惜就是沒一次性餐盒。沒法子,她只能買了兩打小號的白色塑膠袋,雖然知道不夠衛生,但沒餐盒只能將就一下了。
這種時候,她就不得不感慨宣城縣的落後。它的經濟、通訊、交通和文化,彷彿都被困在這個高原山頂上,除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雷打不動的強烈紫外線,這裡的人什麼都接收不到。
有多少人,尤其是公婆這樣的老人,是終其一生連火車都沒見過的,更何況飛機輪船了……就是小姑子豐梅,對這些也只是書本上學過。
李曼青暗下決心,等以後有錢了,一定要帶老人出去走走,公婆這頭,她連安孃家那頭,讓他們也坐坐天上飛的,水裡跑的交通工具,該吃該玩的都要讓他們享受一下。
買了塑膠袋回去,已經有人等著買洋芋了。
曼青趕緊扯了個嶄新的袋子,讓婆婆在盆裡拌好冷卻一會兒,不那麼燙了再盛進袋子裡,每袋只有盤子裝的一半,價格也就只賣三毛了。
誰知,這可真是想對法子了!
本來六毛的時候有些人還在觀望,捨不得那錢,現在才賣三毛了,也就比一個包子貴點兒,還比包子管飽,比包子好吃,大家都排著隊的買。
婆媳倆忙得停不下來,婆婆負責切塊下鍋拌料,媳婦就負責收錢找零,考慮到肚子裡的孩子,曼青都盡量離油煙遠些。
沒一會兒,昨天買的八斤洋芋全賣光了。
老太太嘗到甜頭,讓媳婦守著,她趕緊又去買了二十斤,一面削,一面洗切,一面又炸又拌……等太陽落山,新買的洋芋也快用光了,客運站該發的車也發走,沒什麼人了。
她們才發現——除了中午的兩個包子,還沒吃飯呢!
“哎喲,瞧我,可把曼青餓著了,走,咱們收了攤子,下館子去!”老太太難得這麼大方和開心。
李曼青坐在凳子上抹汗,還好她中途回家搬了兩個凳子來,不然她這腰得痠痛成什麼樣啊。“館子就別下了,等下星期豐年回來,爸和豐梅也來,咱們再全家一起去。”
老太太笑得開懷:“走,管他們做什麼,男人不在家女人就不能吃好的了?這都新社會了!咱娘倆自個兒去,你想吃啥咱們就吃啥!”死活硬要拖媳婦去,“獎勵”她。
曼青沒法子,也只得先搬了東西回家,洗過臉手,去以前吃過那家,婆媳倆點了一葷一素一湯,吃得飽飽的,順道又給她買了幾斤水果回家。
婆婆心心念念要買那天她說好吃的那種青蘋果,但天色晚了大家都收攤了,走了兩條街都沒看見。
老太太懊惱不已:“小峰那熊孩子,浪費那麼多,下次再來我得收拾他一頓,他爸媽也是不著調的,這麼大的孩子還慣著,以後有他們受的!”
曼青心道:婆婆誒,您可真說對了,那小子上輩子就是坐牢的。
但二姑姐的壞話婆婆能說,她卻不能多嘴,只一笑而過。羅翠珍也愧疚得很,媳婦懷著唐家的孫子,被那臭小子亂說,要不是看在閨女份上,自己又剛出院,她都恨不得揍他一頓了。
“曼青,媽知道委屈你了。以後他們再來,我讓你二姐好好教教他,不教規矩了以後就別跟咱們來往了……你別多想,在媽心裡,你們都是一樣的。”
曼青笑著點頭。
是啊,兩老待她確實好,確實是跟閨女一樣了,她還能有啥要求?那天的事她是生氣,但她知道上輩子婆婆就是活活被氣死的,在這種小事上,她不想再氣她。至少要收拾他們也得等婆婆身體好了,或者挑個她不在家的日子再說,才剛做手術出院,她只能忍忍了。
此事不提,回到家,婆媳倆在電燈下數起錢來。
“呀!你沒數錯,這真有三十六塊?”婆婆難以置信。
三十六塊什麼概念?快趕上唐豐年半個月的工資了!
李曼青點頭,還有幾毛零錢沒算呢,她也沒想到真能有這麼多。刨除成本也還淨賺三十塊呢!就那麼簡簡單單的,不需要任何技術含量的炸洋芋,居然能賣這麼多錢!
此時的她,腦海裡只有一個想法——看來上輩子那些賣炸洋芋全款買房的新聞是真的!不是嘩眾取寵!只要找對了地兒,人流量大,生意怕是不用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