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剛剛把房子的地面和牆弄好,不過,過年也是村裡人他們過,和她沒關系,除了給自己做點好吃的,就是埋頭幹活。
廚房在正房的最東邊,這樣可以一下燒暖整個正房的地面,連線側房的也有風口,開啟後,側房也能取暖,平時只燒自己的房間,客廳和餐廳,三間房子暖和就可以了。
灶臺也是用石頭壘的,裡面是用泥巴糊起來的,一高二低,一大二小,小的灶臺一邊一口小缸,每次燒飯,燒水可以順帶著燒出熱水洗漱用。
接下來就是窗戶了,古代的窗戶倒是不難,把窗框訂好,按裝上,再做窗扇,量好尺寸,做個推開式的也行,做整扇半旋式的也行,只要結實一些,用荷葉固定好,糊上明紙就好。
人家過年,她幹活,嘴裡還輕快的哼著“小白菜呀,葉兒黃呀,兩三歲呀,沒了娘呀,,,,”
窗戶做好,就是吊頂了,她也不打算弄啥好的,就拉幾根鐵絲,上面糊上白色的牛皮紙就ok啦。
一個正月,屋裡也幹了,天也漸漸變暖了。
不過傢俱她一件也沒買,倒是去了一趟鎮上,回來的時候,人們就看見她趕了一輛驢車回來,上面還有一些光滑的木頭。
驢子是空間的,車子是車間,木頭是傢俱拆下來的,回到家一組裝。
就這樣,蘇妍每天都出去一趟,不是帶些木頭,就是帶些被褥啥的,還沒捂著,明顯的是讓人們看著。
不過有時候,她也會弄兩筐山貨,出去,到了鎮上,直接就賣給收山貨的人了,回來的時候,再從空間把傢俱衣服啥的,放進車裡一些。
到了三月,她房間裡的床,櫃子,梳妝臺,衣櫃,客廳裡的椅子,餐子,條案,廚房裡的廚櫃啥的都齊整了。
東邊兩間廂房做放糧食,西邊兩間放雜貨,還有二間正房當客房,雖然她現在是一個人,但是保不準以後。
所以還是給客廳,配置了床,櫃子,書桌。
大件都差不多了,小件的鍋碗瓢盆啥的,更好說了,隔三差五,趕著驢車從外面帶一些回來,裝裝樣子。
被子衣服啥的,都是棉布的,沒有一件緞子的,這樣也就引不起別人的懷疑。
一年半了,終於大體完工了,房子可以住進來了,院裡幹淨整齊,沒有雜七雜八的,一進門,左首是壓水井,一邊還有一個曬衣木架,右手是一個葡萄架子,架子下面一張長方形的青石桌子,下面六個長條的青石板凳。
都不高,比地桌稍微高一點點,夏天在這裡很涼快,以前是個涼棚,後來蓋房子後就拆了,做了一個寬五米,長十米的木架,挨著牆邊種了幾棵龍眼葡萄,等天一暖,很快就會爬滿木架,到時候就是一個天然的涼棚。
隨後她又取出十幾個花盆,埋上土,從空間移出茉莉花,栽進去,澆上靈水,擱置在房屋的牆邊。
哦買嘎,終於,終好啦,蘇妍掐著自己的小腰,在屋裡屋外巡視著,自己都不住的點頭,非常滿意。
這樣子才有成就感,花錢弄的一部意思都沒有,哇卡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