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君舅舅一家人早就過來了,跟夏若虛,夏婉娘道喜,被請進去喝茶了。慕君舅舅悄悄塞了紅包給夏若虛,恭賀生意開張。
舅媽在裡面轉了又轉,臨走還拿了幾件器具,特意找到慕君娘問價。慕君娘哪能收她的錢,還要臉上陪笑,總算把她打發了。
周圍的店家聽著聲音,也陸續過來道喜,夏婉娘和慕君娘一一熱情招待,又喚慕君和映荷拿託盤端了些點心和切好的瓜果出來。
人越聚越多,一些小孩子見有吃的派發,拖著大人的手不願走,大人只能跟著進來瞧瞧,一瞧之下,還有點意思。
店內敞亮,牆上掛著各種竹製器具,家用的竹蓆,蒲扇,竹砧板,竹筷,竹筷簍,竹蒸籠,竹簸箕,竹筐,竹籃,竹簍,竹枝掃帚等等,靠牆擺著竹桌,竹案,竹椅,竹屏風,一應俱全,做工精良。
正中擺了幾個架子,放些小物件,佈置疏朗有致,讓人可以細細把玩。
有那小小竹杯,竹碗,打磨光滑,正適合給小孩子用;竹叮當,竹蜻蜓,藤球,蛐蛐籠,鳥籠,小巧可愛,別具心思;掛起來的竹風鈴還能隨風發出“咚咚”敲擊聲,小孩子拿起就不願放下;還有那小布偶,兔子,小狗,小貓,小鹿排排坐,呆萌可愛。
還有書房用的,竹筆架,竹筆筒,竹筆洗,竹筆枕,竹簡,竹編燈座,燈罩,都是平常物件,難得的是線條古樸,別有韻味。
靠角落空出一塊地方,放了一個小小的鞦韆架,幾輛木馬和藤車,還有兩個奇形怪狀的東西。這裡擠滿了小朋友,慕君,映荷還有雲崢在這招呼著。
一條長木板架在三角底座上,木板兩端安了小凳子和扶手,上刻著字“蹺蹺板”。兩個小孩,一人坐一頭,這個往上,那個往下,玩的不亦樂乎。
還有一個拱橋似的木製玩意,一頭做成幾踏小樓梯,另一頭磨得光滑如鏡。從樓梯上去,再從那邊滑下,原來這個是“滑滑梯”。
木馬也很受歡迎,有好動的小男孩已經爬上去了,自顧自的在那“駕駕”的叫著。嚇得大人馬上圍過來,不過看了一會,還是很安全,也就由著孩子玩。
小慕蘭坐在小藤車裡,夏爺爺和夏奶奶推著她,在店門口大街上轉來轉去。慢慢就有那抱孩子的圍上來,覺得新奇。
“進去看看,這裡賣的,很實用哩。”夏奶奶指著“知竹齋”說,這樣還真給店裡招徠了一些人。
有位老大爺看中了竹砧板,拿上櫃臺問價,比外面賣的稍貴幾文錢,正猶豫間,夏婉娘說道:“這位大爺,一分錢一分貨,我家的東西用料足手工好,不是外面那些能比的;又是做街坊生意,您用得不好,盡管回來找我夏婉娘。我們現在新開張,您多帶幾件,還能給您算便宜點。”
老大爺看看東西,確實比外面的齊整,又買了竹筷,竹筷簍和竹蒸籠,用紅繩繫了,笑呵呵地出門了。
又陸續有人來櫃臺詢價,夏婉娘和慕君娘忙的連喝口水的功夫都沒有。
書房用的物件,買的人不少,凡是讀得起書的也不在乎這幾個錢,圖個新鮮,文人墨客嘛,大抵都對竹子有好感。
有小孩手裡抓了一把小玩意,竹風鈴啊,竹叮當還有竹蜻蜓,拽了大人要買,大人沒法,看也不貴,就買了哄孩子開心。
布偶也很得小朋友喜歡,賣得最快,不一會就沒了。木馬和藤車問的人也不少,可一般人家都嫌貴,倒是沒賣出去幾個。
臨近午時,人漸漸少了,姑姑忙著算賬,慕君娘和慕君去灶間簡單做了點飯菜,都是早上自家帶來的。
“生意不錯,一上午就賣了半吊錢呢!”飯桌上姑姑兩眼晶亮,興奮地說。
忙了一上午,大家都有些乏了,不過一聽到姑姑的話,又都高興起來。
“慕君真是心思玲瓏,跟爹兩個做出這麼多精巧玩意,哥哥,嫂嫂,你們養了個能幹女兒啊……”
“爹,姐姐這是不是叫蕙質蘭心?”
“好了好了,小姑娘家,讓你姑姑都誇上天了……都快吃菜……”娘雖然嘴上不說,可心裡暗暗高興著呢,給慕君夾了好幾回菜。
飯畢,爹孃帶著爺爺奶奶,雲崢,慕蘭趕著車回去了。老人要休息,爹和雲崢要上學堂,娘要回去料理家務。
鋪子就正式交給姑侄三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