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君也覺得自己怪怪的,一整天都在想清早的事。
他是誰,為什麼會出現在這,是巧合嗎,他叫什麼都沒問,他也沒問我的名字,以後還會見到他嗎……腦子裡像是有一個大線團,纏得亂糟糟,怎麼也理不清,後來索性不想。
用過晚飯,暑氣散了,除了爹爹拘了雲崢在書房用功,一家人聚在天井閑話。
小慕蘭穿了姑姑新做的紅綃衣,更襯的她像玉雪捏成的人兒,小人兒還愛笑,兩個小酒窩和姐姐一樣,特別招人疼。
她纏著要姐姐陪自己玩,慕君笑著搬出爺爺新做的木馬,把她抱上去。她抓著木馬耳朵處的手柄,搖的帶勁,嘴裡還學大人喊“駕駕駕”。
姑姑見到了,覺得這小木馬很新奇,底部是整塊的曲木,兩頭上翹,中間架一個木板榫接的馬身。打磨光滑的馬身做成凳子形狀,一頭立一塊木板作馬頭,描的栩栩如生,馬耳朵橫貫一根短棒做手柄;另一頭做了靠背。能坐還能搖,好看又好玩。
她以前見過的竹馬,就是一根竹杆上端做個扶手,小孩跨立在上,假作騎馬,比起這個可簡陋多了。
姑姑問夏爺爺:“這是爹做的嗎?手工真好,心思更是難得。”
“是君兒出的主意,她可真是玲瓏心竅,我們還做了別的呢。”夏爺爺最喜歡別人誇他手工好,獻寶似的又搬出一個小藤車。
藤編小車有個木架子,用藤條繞在架子上編就,又輕便又透氣。
其實就像一張小椅子,四面圍起,後面做了靠背,連一個加高扶手;前面連一張小託盤,託盤下做了豎檔,剛好伸兩條腿,小孩又不會掉下來;車子下面還做腳踏和四個木製小輪子。
“來,蘭兒,試試爺爺剛做好的小推車。”爺爺把小慕蘭抱進去,試著推起了車。畢竟是木頭輪子,在家裡的石板地上有輕微顛簸,不過慕蘭坐在裡面特別高興,一直喊奶奶看她的新車,夏奶奶都被她逗笑了。
慕君娘端著西瓜出來,招呼大家來吃。
她看見了連說好,走遠路不怕抱不動了;小託盤還可以當桌子,小慕蘭放裡面吃飯,就不用追著餵了。
映荷也來湊熱鬧,拉著慕君說:“表姐,你太厲害了,怎麼想出這個的……”小臉滿是崇拜。
“就是沒事的時候瞎琢磨的……”慕君有點心虛。
姑姑在一旁看著,還自己上前去推了推,又環顧院子四周堆的各種器具,有木製的,有竹製的,還有藤編的,都是夏爺爺做的。姑姑想得入神,連慕君娘叫她吃西瓜都沒聽見。
“要不我們開個鋪子吧。”姑姑回過神來,突然說道。
一語既出,所有人都看著姑姑。
姑姑繼續說:“爹的手工在本地算得上數一數二,辛苦做這麼些器具,在集市上賣不賣得出價錢卻全憑運氣。如果在鎮上有了自己的鋪子就不同,那裡人流旺,等我們做出口碑,老主顧用的好自會回來尋;再加上這兩樣玩意,又新鮮又實用,肯定不愁賣。”
眾人一聽,連連點頭,都覺得有幾分道理。映荷第一個支援,夏爺爺夏奶奶更是激動,能幫女兒立個生計,以後她和外孫女的生活也不用愁了,百年後他們也能走得安心了
慕君娘問了一個實際的問題:“好是好,可本錢呢?鎮上不管買鋪還是租鋪都不便宜吶……”
姑姑略思索,說:“我帶了點私房錢出來,先看夠不夠,不夠再想辦法……”
慕君也覺得可行,姑姑家畢竟是開過鋪子的,有眼光有經驗,孤兒寡母別的也幹不了,鋪子做起來也是一條生路。不過有一點,如果銷路好,自然是喜事,可爺爺的身體,要趕工的話能撐得住嗎?
姑姑顯然也想到了,問爺爺:“爹,除了你自己,有相熟的木匠嗎?生意好的話,你一個人肯定忙不過來。”
夏爺爺想了想,說:“有,咱村的老劉頭和老李頭農閑時也做木工,手藝比我差一點,不過我可以從旁指點。”
慕君娘去把慕君爹和雲崢也叫了出來。慕君爹一聽也認為做得過,一家人越說越興奮,在燈下吃著西瓜,一邊合計著各種細節。
直至深夜,眾人散去,各自安歇不提。
夏婉娘整夜輾轉反側,一直在想著要如何籌備,天剛矇矇亮,就打算去村口等著,看有沒有去鎮上的驢車。
慕君也曬晾了一批竹黃和竹筠,準備這幾天拿到“回春堂”去換奶奶的補藥,便索性和姑姑一起去。映荷本來要再睡會的,見表姐也去,忙忙的起床換衣要跟著。
三人簡單吃了點稀飯,就出門了,在村口等了一會,真的有驢車“吱呀吱呀”的過來了。
是村長家的劉大娘,帶著女兒二丫和兒子磊子去鎮上探親。她一見慕君等人,熱情地打招呼,聽說她們也要去鎮上,趕緊挪挪自己胖胖的身子,叫大家都上來。
劉大娘十分健談,驢車顛簸了一路,她說了一路,不過二丫和磊子就不像她,表現的很侷促。
二丫跟慕君勉強算認識,不過看秀才家的女兒氣質嫻雅,旁邊還坐著打扮的像官小姐的妹妹,再看看自己,有點不敢說話,怕別人看不上自己。
慕君主動去牽了二丫的手,隨意聊了幾句,誇她繡的荷包好看,又讓她有空到家裡來玩,讓二丫很是感激,黑漆漆的大眼睛撲閃撲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