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武德?”
“武,止戈為武。德,以仁、義為核心理念;以上、止、正為行為操守的言行舉止。”
“習武之人必備素質,是百折不撓的毅力,鍥而不捨的精神,勇往直前地追求和人生煉獄般的苦修,明白“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的道理。
習武之人視武術為生命,絕不容許半點踐踏和褻瀆。
習武之人性情孤傲,因為他心中有武術,有追求,更有幹不完的事業,有太多的充實。
習武之人性格爽朗,豪情奔放,且最具古道熱腸,義簿雲天,可以開懷暢飲可以針砭時弊,直言不諱,有時也常常青梅煮酒論英雄……
故,今日這一課,為師就給你們好好講一講什麼叫做習武之人,什麼是武德!”
言大師在一間三十平米的小屋裡,立於講臺,侃侃而談。
他時常引經據典,又時常之乎者也,話語玄妙且空洞,眾人不甚明白,但仍聽得津津有味,實在是對方的口才很好,胡天海地的亂吹,以為是什麼大道理,紛紛拿筆認真記下。
李德明不愛學習。
次次考試都是全年級倒數。
若不是李德明父母一直在後面逼著他,他連學都不想上了,像作業什麼的,有心情就寫點,沒心情就拉倒。
然而,此時此刻,李德明卻如一個三好學生一樣,坐在第一排,認真的聽,認真的記,三塊錢一個的大筆記本,用了三天的時間,就寫滿了半本,這份刻苦勁,若是能用在學習上,也不至於次次考全年級倒數,不說當個優等生吧,但混箇中等生,還是沒啥問題的。
教室裡的人不多。
除了李德明這位泰和道排在第三十六名弟子外,還有十幾個師兄,一臉認真的望著言大師,聽得如痴如醉,有時還做恍然大悟的表情,似乎明白了什麼真諦。
這也讓李德明對這些師兄感到很是欽佩,言大師話語的意思,憑李德明的智商,只能勉強理解十分之二三,所以才不辭辛苦,將言大師的話,一字不漏的記下來,把這個筆記本視若絕世秘籍一樣,日夜反覆地研讀。
“好了,今天的課就上到這裡吧。”言大師看了看手錶,正好二十分鐘。
“恭送老師!”一位年長的師兄帶頭起立,李德明也連忙跟著站起,對言大師鞠了一躬。
“老師!”李德明快速收拾了一下書本,追上言大師,說道,“老師,弟子有一事想要請教老師你。”
“何事?”言大師和煦地一笑。
“這半個多月以來,弟子學到的都是理論知識,不知弟子何時才能上實戰課,學到真本事呢?”李德明問道。
言大師淡笑道,“為師不是說過了嗎,理論乃是基礎,就好似要想學國術,就必須先從基本功下手一樣,短則一兩年年,長則三五年。而為師所創的泰和道,雖說與國術大相徑庭,並不太注重基本功,但卻極注重理論知識,何時你能學明白理論知識,方為小成,到時候你在修煉泰和道時,便能遂心應手了。”
“那弟子何時才能學明白理論知識,達到這小成境界?”李德明問道。
“你問我,我怎麼知道?”言大師腹誹一句,但表面卻是和煦如春風,笑著說道,“不急,短則半年,長則一年足矣。”
“這也太久了吧?”李德明眉頭微皺,距離開學就只剩下一個月的時間了,他就指望著能學成泰和道以後,揍得王小純哭爹喊姐姐,跪在地上,衝自己搖尾乞憐,高呼“雅蠛蝶雅蠛蝶”呢。
“老師,有什麼辦法可以速成?”李德明問道。
言大師:“速成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