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拎著魚回來,在鍋裡面溫上粥,挑出兩條稍微大一點的就出了林子。
張秀娥直接就奔著趙二郎的家中去了,昨日趙二郎這個孩子能站出來為她說一句公道話,張秀娥記住了這情分,今日是想來還還人情。
張秀娥站在趙二郎家的籬笆牆外,往裡面打量著。
趙二郎此時正在院子裡面劈柴,他的年紀小力氣也不大,劈柴的時候自然是有一些吃力,而且好像還沒吃飽飯,整個人晃晃悠悠的。
張秀娥嘆息了一聲,想了想就把這兩條魚給拎了回來。
到是她疏忽了,趙家這個情況,就算是她送了魚過去,趙家應該也吃不好,他們的家中怕是油鹽這樣的調料都沒多少,做魚若是不足了油,又沒有其他去腥味的調料,那是肯定不會好吃到哪裡去的。
回到家中之後,張秀娥把熱好的粥盛了出來,自己和春桃喝了兩碗,剩下的放好等著三丫一會兒來吃。
她利落的清理這些魚,接著又舀了一些玉米麵和白麵,攙和在一起,準備用來蒸饅頭。
家中的面也不多,如今只能這樣將就著。
張秀娥現在也算是有一些銀子了,心中就琢磨著自己下一次去鎮子裡面的時候,一定要多買一些米麵回來。
這家中若是沒有足夠的吃食,她的心中始終覺得有一些不踏實。
處理完這些東西,張秀娥就開始搗鼓自己的調料。
她按照一定的比例,把這幾種調料粉混合在一起,又用小布袋子,把這些調料粉給裝好了。
看著自己數日以來的勞動成果,臉上帶起了舒心的笑容。
在張秀娥看來,什麼上山抓魚這樣的事情,都是看天吃飯,不是長久之計。
這些調料才未來的希望啊!
她擦了一把汗水看了看天色已經快中午了,她連忙把魚給放到鍋裡面,上面又蒸了饅頭。
張秀娥不怎麼會蒸饅頭,發面的時候用的是早前存下來的一點老面,沒有酵母她根本就掌握不好分量。
這饅頭蒸的……並不怎麼好看,有一些微微發硬。
不過這已經是很難得了,因為裡面放了大半的白麵,吃起來要比玉米餅子好吃不少。
張秀娥本是不好意思拿這樣的饅頭去送人的,可是想著趙家的情況,覺得眼下對於趙家人來說,有口吃的就已經非常難得了。
她何必矯情太多?等著以後熟練了,再送一些好的過去。
饅頭賣相不太好,但是鍋裡面的魚張秀娥卻是做的好看好吃。放足了油水,熱氣騰騰的,看著就讓人食指大動。
張秀娥把魚和饅頭都裝好,放到木桶裡面就出了門,她琢磨著自己應該買兩個籃子了,不然總是揹著竹簍子和拎著木桶也不是事兒。
一邊想著就一邊到了趙家門口。
正巧碰上了剛剛從山上下來的趙二郎,他的背簍裡面裝了好些野菜,手上又捧了一些野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