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知識結構不同,做菜的風格也不同。
金棠擅長捕獵,對於食材的本性十分了解;她做出的菜餚,大多都是順勢而為,透過輔助材料將主食材的味道與功效完全發揮出來,堪稱是暢快淋漓。
金正則擅長各種烹調手段,煎炒烹炸無所不能。任何食材到了他的手裡,都可以獲得多種烹調之法,且每一種都做得有模有樣。
經過與二人交流,趙子龍學到了許多東西,他們做菜時的一舉一動,每個細節動作,都深深地印到了他的腦海之中。
至於趙子龍,今天料理的半通靈菜餚及通靈菜餚主要有四種,它們分別是灰暮猿腦、金針肉花,水蒸連蛋,還有五香豬手。
趙子龍選擇的食材都是從白河秘境之中獵來的,水蒸連蛋用的是十分罕見的四黃蛋;暗黃金針色澤明豔,鮮香無比,肉花品質精良,是山豬的後座。
至於五香豬手則選用的是山豬最有嚼頭兒的蹄膀,肉質更緊,口感更好;至於那灰暮猿的腦兒,更是新鮮至極,更擁有絕佳的補腦療效。
趙子龍做菜時,雖然手法略顯生疏,可是過程卻是一板一眼的,沒有任何的疏忽。雖然動作看起來中規中矩,可是菜餚的味道卻是中正和平。
身為初學者,製作過程自然要謹慎小心,戒驕戒躁,看到趙子龍做菜時神情專注,一心一意,金棠與金正對視一眼,面上盡是贊賞之意。
到了下午三點,午餐時間過去後,眾人終於獲得了一些休息時間,並開始準備工作餐。金正興起之下,做了一大鍋的清燉蟹粉獅子頭犒賞大家。
這道菜乃是正宗的江南名菜,製作難度還在一些通靈菜餚之上。
那獅子頭肥嫩異常,蟹粉鮮香,青菜酥爛清口,須用調羹舀食,食後清香滿口,齒頰留香,令人久久不能忘懷,此乃“江南三頭”之一。
傳聞古時候,郇國公韋陟請客人吃飯,府中的名廚韋巨源做了江南的四道名菜,並伴以山珍海味,水陸奇珍,令座中賓客無不嘆為觀止。
尤其是用那巨大地肉圓子做成的“葵花斬肉”更是精美絕倫。
因烹製成熟後的肉丸子表面的肥肉末已大多溶化或半溶化,而瘦肉末則相對顯得凸起,乍一看,給你一種毛毛糙糙的感覺,有如雄獅之頭。
賓客們乘機勸酒道:“郇國公半身戎馬,戰功彪炳,應佩獅子帥印。”韋陟高興地舉杯一飲而盡,說:“為紀念今日盛會,‘葵花斬肉’不如改為‘獅子頭’”。
從此,江南獅子頭一名逐漸傳出,最終流傳至今。
品嘗過這道菜餚之後,趙子龍感覺滿口生香,整個人都震驚不已。
關於這道江南名菜的製作方法,趙子龍雖然腦海之中也有印象,可是卻從來沒有做過。如果要他製作的話,他相必也可以做出,但是一來做不到金正那般熟練,二來也沒有他那麼多的小技巧,想必菜餚的味道也多有不及。
會與通看似只有一字之差,可是內裡卻相隔千萬裡。
趙子龍的腦中有千萬菜譜,只要有食材,他便可以一一做出。可惜他這只能算是會,但想要達到融會貫通之境,將其美味推演至極致,卻還需要磨礪。
廚藝一途,永無止境,此言真乃金玉良言也!
且不說,趙子龍此時所學博而不精,比做菜比不過金正;饒是他在長風縣聲名雀起,擅長各種主食,可是與專修一道的大師傅比起來,依然有些不夠看。
在白河鎮,那位拉麵師傅的手藝,便讓趙子龍為之汗顏。
在這種尷尬的狀態之下,趙子龍沒有氣餒,更沒有悲傷,而是聰明地選擇了不恥下問。透過真誠的求教,來提升自己的廚藝。
正當眾人大贊清燉蟹粉獅子頭的美味時,金棠隨手做了三道冰鎮黃龍。
黃龍乃是黃瓜雕刻成的龍,那條黃瓜圓潤豐滿,雕成的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光是看一眼,便會被它的精巧刀功所震驚。
它表面撒上的調料,看起來如若龍鱗般斑駁有序。
特別是它在冰箱裡急凍三分鐘後,表面泛起霜花,看起來更有一種滄桑感。當菜餚上桌後,霜花與空氣接觸,滋生出縷縷冰霧,看起來頗具仙意。
那黃龍吃到嘴裡,感覺清爽怡人,在灶臺前做菜時,飽受的油煙之意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無限的空靈感覺,這令趙子龍不由眼前一亮。
這道菜雖然看似簡單,可是味道卻還在清燉蟹粉獅子頭之上。
如此化腐朽為神奇的絕妙手段,引得所有人都大為贊嘆。
由此可見,金棠的廚藝似乎還在那金正之上。
看到兩位大廚都已經表現了,廚師與幫廚們都不由將目光投向了趙子龍。很明顯,這幫小兔崽子是想逼宮,借機品嘗他製作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