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王:“不知殿下遠道而來,有失遠迎,還請恕罪。”彎腰作輯,恭敬、再恭敬。
短短數日,齊國這邊已經知曉他的仙身身份,齊王迎接時更是用了齊國最為隆重的禮儀。而越是這樣恭敬,越讓人覺得不安。
宮銘:“齊王是個聰明人,有些話,直說無妨。”
齊王心下是意料之中的,天上的人除非特殊情況,不會干涉人間政務,而一旦干涉,必定是人間出現了問題。將人迎接入殿內,齊王屏退所有人,才緩緩道。
齊王:“我一直尊崇著先輩留下來的,招賢納士,教育為本,如今齊國百家爭鳴,名人大儒層出不窮,可為何別國還能壓制我齊國?”
宮銘:“陳國人口總數不足齊國四分之一,現役士兵,不足齊國三分之一,國土面積更不過是齊國任意三座城池加起來的面積,陳國又如何威脅得了齊?”
問題的根本,大家都心知肚明,只是願不願意相信而已。
齊王:“可北有陳國,南有南相國,南相國與我齊國為一島嶼多年來爭執,如果南相國與陳國聯手,攜手圍攻齊國,齊國便如甕中之鱉,恐怕到時齊國再強,也如那籠中鳥、甕中鱉。”
宮銘:“齊國國土面積之廣,縱然陳國、南相國舉全部軍力圍攻齊,且未必是齊國對手。齊國兵力是陳國三倍,南相過兩倍,我不認為在兵力上,齊國會吃虧,而且百家爭鳴,人才濟濟,齊國理應更不畏懼此二國。”
齊國國君立即頭都大了,一些事情也不得不承認。
齊國國君:“齊國人才多為文人,紙上談兵,不抵那陳國將軍驍勇善戰、經驗豐富。”
宮銘:“齊國將軍呢?”
齊國國君垂喪著頭:“文官謀士)居多。”
末了,又重新解釋說:“齊國武將向來奇缺,百家爭鳴,文人大儒眾多,而朝中文官有限,部分略有功夫的便進入了軍隊。可那些人皆是才藝超群的文人,若是真的上了戰場,戰死了,可是我齊國的重大損失啊,所以那些人不能上戰場。”
宮銘:“可如果齊國戰敗,你覺得陳、南相兩國會讓他們有好果子吃嗎?到時候妻離子散,男為奴,女為妓,那樣的後果,是你,是齊國的男子,是那些文人大儒所能接受得了,所能坦然面對的嗎?”
宮銘:“崇文,是為了培養有品德、有道德的青年一輩人,而尚武,是為了自保,以及保家衛國。
國都不在了,又如何顧小家,又如何能安心專研儒學?”
齊國國君:“自先祖建國以來,齊國便以廣納賢才,注重以文治國,可如今,難不成要改成以武治國?
若是天下百姓各個飛簷走壁,以一敵百,我齊國是無敵了,可也跟野蠻沒有什麼區別。”
宮銘:“有一句話,秀才遇上兵。”
有理說不清。
而為何說不定,這句話齊王不傻。
秀才再有理,但當兵的不吃那一套,你再別人講再多的道理,到最後很可能就沒有拳頭重要。
喜歡你再碰本宮試試請大家收藏:()你再碰本宮試試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