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人沒說多少話,有人開始邀請去會議室,會議馬上要召開了。
這次座談會是滬市政府組織的,在雙方簽約儀式前,滬市政府與中芯公司、昌隆電子簽署一個合作備忘錄。
目的只有一個,滬市政府打算促成兩家公司進行合作,在滬市投資興建一條12英寸晶圓生產線。
本來中芯公司沒打算在滬市投資12英寸晶圓生產線,他們已經在京城開發區投資建廠,目前正在轟轟烈烈地建設中,估計明年開始試生產。
但在滬海市政府和金麒麟投資公司的建議下,讓中芯公司意識到與昌隆電子共同投資建廠,也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機會。
昌隆電子解決所有的建設資金,不會給中芯公司造成資金上的短缺。
而且兩家公司進行合作,對中芯公司也是大為有利,畢竟昌隆電子是國內知名的電腦裝置和手機生產商。
“李董,這是中芯公司的張總!”在開會之前,郭有霖給李向陽介紹中芯公司的一些高層管理人員。
一個看起來忠厚老實、其貌不揚的中年人,大約有四五十多歲的樣子,戴著一副厚厚的眼鏡,但他的眼神卻很敏銳。
“你好,李董。”
張如京主動伸出手。
“你好,張總!”李和站起身來,握了握手,彼此沒有說太多的客氣話,然後面對面坐下來。
張如京坐在對面,不經意地觀察著對面的李向陽,如果他不事先了解,他怎麼都不會相信,眼前的年輕人竟然是金麒麟投資公司和昌隆電子兩家公司的董事長。
李向陽問道:“張總,我聽說貴公司計劃在香港和紐約兩地準備上市?”
“這是無稽之談,根本是沒有影的事情,現在一些馬路訊息太多了,我們對此不做任何評論!”張如京端起茶杯,輕輕地喝了一口茶水。
“是嗎?可能是我聽錯了!”李向陽笑著說道:“希望以後我們還有合作的機會!”
雖然張如京沒有給予一個明確的答覆,但李向陽知道,上市是中芯公司快速發展過程中的必然選擇。
看好中國半導體的發展機會,中芯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都在積極的投資建廠,生產線擴張十分迅速。
按照中芯公司最初的規劃方案,未來打算建設六至九個晶圓代工廠,目前有三個晶圓工廠已經投入量產。
為了進一步擴大產能,中芯公司不久前收購了摩托羅拉在天津的半導體生產廠,代價是摩托羅拉成為中芯董事會主要投資股東之一。
近期中芯公司又在京城開發區投資建廠,計劃在明年上半年初步建成第一個12英寸晶圓工廠,同時裝置進場並準備試生產。
急速的擴張讓中芯公司得到高速的發展,根據icinsights2003年最新公佈的全球晶圓代工銷售排名統計,中芯公司排在第四位,年增長率達到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