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別撕了,辛辛苦苦地寫了這麼多,我覺得怪可惜的。”
“你剛才不是覺得不好嗎?”
“不是不好,而是......”
“哪裡需要改動的,你和我說說!”
許志誠急忙問道。
“你寫的小說有點嚴肅,如果通俗點就好了,你想那些讀者不僅僅是大學生和學者吧,而且很大一部分人都是普通人,甚至是一些初中生。”
說白一點,就是太脫離實際,理想化了。
“劇情不錯,但是這裡還要改一下,應該這樣寫......”
“這一段,這樣改的話......”
“還有這裡......”
......
開始許志誠還聽從了李向陽的建議,改了一些,但是最後他實在聽不下去了,如果整篇小說都要改的話,這還是他的小說嗎?
看李向陽說的振振有詞,好像挺有道理的,但是細想起來,也有點不對。
最後,許志誠明白了,這不是農村人所說的抬槓嗎?
“我不和你說了,先拿回去看看再說。”
“老大,不要走呀,我們還沒有談完哪!”
許志誠拿起文稿,頭也不回地離開了。
幾天後,許志誠完成了文稿,這一次並沒有讓李向陽看,怕他對他的小說再杆一遍,有可能會打擊到他寫小說的信心了。
直接郵遞出去,然後再慢慢地等待雜誌社編輯的回覆。
過完45週年國慶後,所有人的心思都開始放在學習上,即使李向陽也不例外,雖然他上輩子上過一次大學,但是這一世大學的生活方式和學習內容和他經歷過的、學過的知識完全不一樣,和其他同學一樣,他也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新生。
不要以為歷史系的學生就是看看寫寫。
的確歷史系教授也是要求多看看,多寫寫,但是看的都是那些大部頭的書籍,除了那些正常的院校發的歷史教材外,很多書籍都是用文言文寫的,而且還都是繁體字。
看不懂?不認識?
沒有辦法,必須學會了再說。
也不要以為老師會像後世“百家講壇”那樣,繪聲繪色地描述每一個歷史故事,全部都是一板一眼地在課堂上板書,而且還佈置了一大堆課外資料供你去閱讀。
北大歷史系學習看似枯燥艱澀,但是李向陽慢慢喜歡上了這個專業,他把學習歷史知識當作一種專業訓練,不但要學習那些史學理論,還要透過辯證的眼光卻追求歷史的真相。
透過一段時間的歷史學習,李向陽也並不是一無所獲,起碼能在購買古董上能看出一點實際的東西了,而不是憑著異能而亂買一通了。
同時地窖裡的古董從夏商周開始,隨著李向陽所學課程的進度逐漸過渡到春秋戰國,然後又涉及到秦漢時期的文物。
即使是古代的容器,也是各式各樣,種類繁多,而且還有不同的名稱,開始都讓李向陽感到十分的頭疼。
就拿酒器來說,有爵、角、觚、觶、斝、尊、壺、卣、方彝、枓、勺、禁等之分,而且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的酒器。
喜歡重生1990之人要低調請大家收藏:()重生1990之人要低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