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校快搭建完成的時候,許祥光便向聖王馮雲山請示。
對於這個黃埔軍校,馮雲山籌備已久,他是準備將這個軍校建為一座綜合性的軍校,而不僅僅是座陸軍軍官學校。不過,現在,水師都才剛剛建立不久,炮兵也還沒配齊,無奈,他準備暫時在黃埔軍校先只是先行開設陸軍軍官課程。
爾後,聖王馮雲山宣佈,他親自兼任黃埔軍校校長兼復興會代表。任命李善蘭為常務副校長,負責軍校的實際教學組織;許祥光為兼職副校長,負責學校的後勤等瑣事。
又任命討虜軍總後勤部的作訓處副處長崔大同兼任教導部主任,調任白暉懷任政治部主任,其餘人等以後再慢慢配置。
馮雲山將總參謀部的那幾名英國軍官,調3名已經能說粵語的,至黃埔軍校充當教官,教授英國近代士兵軍事技能。其餘軍事教官分批由作戰經驗豐富的討虜軍各營、團長臨時兼任。又從最近操練中脫穎而出、成為練兵標兵的二名甲九師將士,升為操練教官,調至黃埔軍校。
由於教官也不多,加上編制的教材也只是個《討虜軍操練手冊》和《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等一些歷史兵法兵書。馮雲山只得暫時準備在黃埔軍校開始步兵、炮兵、工兵、輜重、偵查、政治、救護等幾個專業兵種的科目。
馮雲山感覺教材實在是太少,想起後世黃埔軍校的教材,採用的是袁大頭編制的中華第一部《步兵操典》的軍校教材,於是,馮雲山又召集總參謀部,趕著編制了一部融合諸多兵法,再結合討虜軍編制的《戰術學》。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又讓劉勝邦口述,許祥光動筆,加上馮雲山他自己的一些知道的後世刺探情報、間諜、刺殺等手段編成一本粗淺的《偵查學》。還準備讓即將趕到的黃益芸,會同廣州城內的西洋傳教士哈巴安德醫生和他的學生何敬文,一起編制《救護學》,教導學員如何做好受傷士兵的救助和急救,減少受傷將士的死亡。
又將火炮、洋槍、火箭火罐等武器的使用著手,編寫了一本《兵器學》;結合沙盤和兩廣地形,編制了《地形學》。
最後,馮雲山想想最重要的是培養一批忠於自己的基層軍官,又親自編寫了一本《政治學》,將滿清韃虜的罪行,聖王帶領討虜軍一步步如何發展壯大的過程都編寫進去,將自己描寫成一名先知和救世主的形象,給眾學員洗腦,宣誓忠於聖王,加入復興會。
另外,在《政治學》中,馮雲山又將後世的一些宣傳手法放了進去,如批鬥遊行會、公審大會,憶苦思甜上臺演講會,以及太平天國的講道理,詳細說了宣傳的重要性,教導學員如何做好宣傳,引導士兵始終保持強盛計程車氣和戰力。
他準備將《政治學》、《討虜軍操練手冊》、《戰術學》、《兵器學》、《地形學》、《偵查學》作為黃埔軍校的核心軍事課程,培養一批面向步兵戰場的初級指揮官,也就是連排長,甚至班長。後面的發展,還得靠他們自己在日後的作戰中如何了。
並且,刊印這些教材的同時,沒本教材都設有編號,嚴禁帶出軍校,防止流傳外間。
前陣子,軍校還在籌建期間,他便提前下令從各軍挑選500名識字的基層軍官,直接進入黃埔軍校。沒想到,二十多萬討虜軍中,竟然找不出500名識字的軍官,後來便降低條件,只要大致識得幾個字有一定基礎,哪怕不是軍官只要是討虜軍將士便成,終於湊夠了480名將士。
無奈,馮雲山便下令從兩廣和佔領的福鍵、糊南等區域擇優招收320名學員,組成第一期的黃埔學員班共800名。
鑑於討虜軍中絕大部分將士都不識字的情況,馮雲山喚來李善蘭交代,準備在軍校裡成立一個預備班。跟一期學員開班的同時,在討虜軍中招收500名基層軍官,作為第二期學員的預備學員,提前進入軍校教授其識字等基礎。
李善蘭又派人從南海縣鄉下僱請了幾名窮困的私塾先生,作為國文先生。西洋傳教士哈巴安德醫生的學生何敬文,充任教授救護專業課程的先生。
準備妥當後,黃埔軍校便準備正式對外招收320名學員,將黃埔軍校真正開辦起來。(未完待續。)
喜歡這個天國不太平請大家收藏:()這個天國不太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