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附和:“娘,可不止呢,現在白天的時候,不是飯點也能吃點心。”想吃什麼吃什麼。
“對對對。”老陳氏笑著點頭,又語氣感激:“這一切都是託了姑奶奶的福呢。”
王蕾嚥下了嘴裡的肉塊,又喝了兩口湯,這才點點頭:“是呢。這不,大家一鼓作氣,都想多努力一些,看看今年的答卷成績怎麼樣。”
“大家都想交一份高分的答卷呢。”
要是之前,王蕾這麼說,估計陳氏和老陳氏都要納悶了,又不考試,哪裡來的答卷看成績。
但這麼些年,識字看報聽廣播,兩人雖然以前是大字不識一個的村婦,現在卻也能跟得上實事,自然知道王蕾這話是說白記的財務年報表。
老陳氏一臉的驕傲:“有姑奶奶帶領,大家也爭氣,一定會越來越好的。”
“就是呢。”陳氏也道:“別說方圓百里了,就說全國上下,哪一處的人不羨慕我們牛羅村呢。”
“以前都想進城,可現在,是城裡的人羨慕我們牛羅村吶。”當然,其他的農村的話,就沒這個待遇了。
王蕾笑:“是這樣沒錯。”
這個事情,她是最有話語權的,畢竟王蕾之前就是城裡人來著。
她和陳小聰結婚,日子過的紅紅火火的,在城裡的家人也得到照應,牛羅村這邊田間地頭收穫了什麼,有時候她都不用開口,婆婆自然就裝上一些,讓她給孃家寄回去。
有時候是寄,有時候是直接託村裡的大卡車路過的時候幫忙捎帶,偶爾陳小聰出差的時候,也會順利帶一些送到家裡。
就說大彩電吧,大彩電廠生產的大彩電小部分在國內銷售,更多的是走出口,所以很多地方想買大彩電還是很難的。
但她家裡可以走牛羅村這邊的渠道,直接就給安排了一臺。
雖然是王蕾掏的錢,可她要不嫁給陳小聰,能賺那麼多錢麼?
她要不是牛羅村的人,也不能走這個‘後門’啊。
王蕾孃家也常常因此成了左鄰右舍,親友同事羨慕的物件,王蕾也成了別人家教育孩子的例子。
“你看看隔壁家的王蕾,人多有出息啊。”
“都是下鄉,看人王蕾多會挑地方去。”
“同樣是閨女,人王蕾嫁了好人家不說,還把孃家拉扯過上了好日子…”
“聽說啊,王蕾在她婆家的村子可是管著財務的,多能幹!”
“你們找的婆家,還是能有王蕾嫁的一半,我就燒高香了。”
“……”
此時,三個不同姓氏的女人,卻因為嫁進陳家而成為了親人,邊說邊笑的聊著。
“對了,蕾蕾啊,今兒下午有車路過你孃家,我就託人給你孃家捎了東西,一些鹹魚和肉乾等乾貨,還有一袋去了稻麩的大米。”
“年底了,怕今年忙的一時間忘了準備,就先託人捎去一些,晚些要是再買啥了,就給你孃家再捎一份。”
陳氏隨口說起,這樣的事情已經不是頭一次了,自然沒什麼需要她這個兒媳婦勤快又能幹,自家日子過的好,吃的用的也不缺,沒必要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