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涉足不少行業的企業,雖說出身是華國一個小村莊成立的,但發展的速度實在飛快,短短十幾年,涉獵了這麼多個行業,而且就沒見在哪一塊吃虧的。
白記還從來不說大話,說什麼就是什麼。
就像這次,說了華國的國慶後陸陸續續的上映電影,人家一下子就也放上四部來。
四部啊,這換了哪個影視公司能年前說了,年後就來這麼一下。
《尖端》雖然只是一本雜誌,可刊登的訊息都有很大的可靠性,既然說了這個事情,那麼十有八九是有那麼一回事的。
於是,《尖端》雜誌社一下子接到了不少諮詢的電話,不外乎都是詢問這個事情的準確性。
見這篇報道有熱度,《尖端》又就著這一篇報道,深入的介紹了一下拍攝機上的元件。
與此同時,白記也藉著《尖端》開始宣佈銷售拍攝機的元件。
有了《尖端》的詳細報道和介紹,加上其他雜誌的轉發,訊息立馬就人盡皆知。
玩攝影是最燒錢的,畢竟買膠片就是挺大一筆花銷的,你要是沒錢,哪裡能玩得起,而且還是帶上了技術性的東西,自然就更不用說了。
白記拍攝電影的速度,不用普及,大家也都知道。
這樣一來,更加引起了不少玩攝影的發燒愛好者的興趣,大家研究了一番後爭相訂購。
當然,一些影視公司也紛紛預訂起來。
精工類的產品,即便是批次生產,數量也是有限的,何況白記還限制了銷量,稍微猶豫的人,只比別人晚了兩天訂購,訂單就已經排到了半個月後才能提貨的地步。
這東西掙錢嗎?
自然是掙錢的。
科技類的精工產品,之所以會貴,一來是研究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這是知識方面的價格。
但只要批次生產,提高生產的技術,提高材料的利用率,降低材料的成本,價格自然也就低下來。
這些東西,白曦當初為了方便拍攝電影,已經進行了最直接簡便的技術改進,精工廠那邊只要按著圖紙打樣,定模,確定尺寸,然後生產就可以。
如此一來,在研究方面,白記就已經節省了很多的人力物力,不過雖然節省,但這方面的價格還是要算上的。
用牛羅村的人的話來說,我們姑奶奶親自研究出來的呢,不往高價賣,已經很講良心了。
之所以會限購,其實就是白記想要來一波飢餓營銷而已。
因為白曦那時候直接進行了改進,而且還是最終極的版本,效果可想而知。
要是不用的人沒有體驗過還能無所謂,可一旦試過後,就不可能還願意用回沒有元件的拍攝機了。
這就是科技的魅力。
喜歡穿到年代當姑奶奶請大家收藏:()穿到年代當姑奶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