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是誰說的,私下就有那麼一句話流傳起來:不能因為飯店客滿就轉頭去吃屎啊,好飯不怕晚。
白記一下子上映了兩部電影,觀眾換著看,場次是場場都爆滿。
到了第七天,電影院就開始縮減了艾歐影視公司的排片。
畢竟做生意嘛,沒道理和錢過不去,哪個賣的好自然要重點賣哪個了。
艾歐影視公司的電影從一開始的一天有十二場,縮減到一天只有八場。
別小看只是縮減了四場,剛上映的電影,第七天還是新鮮著呢,這個時候票房都不行,後面就更不用想了。
而白記的兩部科幻電影片,從一天的十二場,變成了一天十六場,甚至有些電影院已經排到了十八場。
這個時候購票還是排隊的,所以電影院都是長龍。
在華國還好,票販子不多,或者都很隱秘,怕倒買倒賣,但在海外,可不存在這個事情。
無數票販子拿著票在電影院裡到處找人兜售,加價二分之一,甚至直接翻倍賣,就這樣還供不應求。
而艾歐影視公司的電影,票販子絲毫不考慮,就怕砸手裡了,而且,艾歐影視公司的電影都沒幾個人看,隨便就能買到,有什麼好倒賣的。
到了第十天,電影院再次縮減艾歐影視公司的電影,從一天的八場到減到了一天三場。
這已經是很少的場次了,畢竟艾歐的電影怎麼算也算新片來著。
而白記的電影,已經增加到了一天二十一場。
都不用統計票房,一看這電影的排片,看電影受觀眾的追捧程度,高下立分。
趁熱打鐵,陳天明讓《尖端》和《潮女郎》、《追求》、《影說》、《不由分說》等幾家雜誌都進行了追蹤報道。
這幾家雜誌都是白記旗下的雜誌,或大或小,這些年,陸陸續續被白記投資或者是開辦起來的。
雜誌也不需要說艾歐影視的不好,畢竟這個時候提起艾歐就是給對方熱度。
這幾家雜誌只需要報道一些電影裡的劇情的解說,或者是一些拍攝的時候的幕後小故事小花絮,就引得不少人好奇。
這種報道拍攝的時候出現的故事,用連載的方式刊登的,不僅讓雜誌的讀者有興趣去觀看電影,也讓雜誌銷量拔高。
這還不算,陳天明等人之前聽了白曦的支招,早就暗暗的生產這兩部電影的周邊。
什麼貼紙啦,海報啦,什麼掛件啦,什麼小公仔啦,從太空飛船,居住艙,到種植的地瓜,探測車什麼的,能做的都做了。
這些周邊要麼精巧又可愛,要麼看起來很有意思,現在時間差不多了,立馬就放了出來。
一夜之間,大街小巷,人們都在購買《救援》和《探索》的周邊,其中男主角掛件和擺件是賣的最好的。
就連劇裡的太空杯也一度賣斷貨,不得不加緊生產。
而植入在電影裡的白記的百靈茶,白記的草莓醬,白記的濃縮奶片,白記的罐頭都被人們一陣瘋買。
喜歡穿到年代當姑奶奶請大家收藏:()穿到年代當姑奶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