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欺負我們沒讀書見識少。
那明明就是用來彈棉花的!
彈棉花這門技藝,在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之中,便已經在元朝便有記載。
這還只是文字記載下來的時期。
在元之前的宋朝,民間就有不少人以此業為生。
而在宋以前的秦漢唐,或是更早的先秦時期,這些時空下的先輩們雖然不太能認得這件樂器。
但不論怎麼說,這器具也不像是一件樂器。
“原來是這麼個音樂世家第三代傳人。”
無數人嘴角一抽。
感覺事態的發展逐漸變得離奇起來。
這個翻譯膽子是真的大啊。
這鬼子也是蠢的要命。
屬於是一個敢說一個敢信了。
但此刻,無數人十分期盼的看著天幕,好奇這故事接下來又會如何演繹。
萬一這鬼子讓他去演奏,那不就露餡了?
要是露餡了的話,這老么不就危險了?
“我有一個疑問,這鬼子說的話,聽起來明明也是我華夏話啊,這還要他翻譯個什麼?”
“蠢貨,這一看就是後人編排的一個故事,這既然是故事,肯定要讓看故事的人能看懂。”
“不然這鬼子一張嘴,嘰裡咕嚕說一大通,這看故事的人怎麼聽的明白?”
“原來如此,受教受教。”
“客氣客氣。”
....
佐佐木一郎和善的看著老么,“音樂家,你過來。”
老么抱著彈弓一言不發,走到了說書人身旁。
佐佐木一郎笑道,“音樂家你滴,彈一曲,唱一個。”
“我,小學音樂教員。”佐佐木一郎對著董貴示意了一下。
董貴大聲道;“嘿老么,唱一段給太君聽聽。”
“你滴,說話噪音太大,對音樂家講話聲音要溫柔一點。”
董貴聞言立刻狗臉一翻,“老么哥~彈吧~”
“彈你的狗頭!”
老么一撥彈弓,“我真想把你的腦袋彈開!”
“看看你的狗腦子裡面到底裝的什麼!”
佐佐木一郎用探尋的眼神看著董貴。
董貴笑道:“他在調音,說這種樂器沒有棉花彈出來不好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