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吧,我不知道朱棣有什麼好吹的,還跟二鳳比,根本就沒有可比性好吧,這兩位看似都是造反,但根子上完全是兩回事!
二鳳的玄武門之變只是宮變而已,說白了就是皇家內部的一次爭鬥,跟老百姓還有國家可沒什麼關係,這種事情放在華夏古代王朝沒有八百也有一千。
也就是二鳳的人生太過彪悍耀眼,才會如此出名被人一直津津樂道,而朱棣是確確實實的起兵造反!
整整四年的戰亂,戰火的硝煙幾乎波及了整個大明朝,多少老百姓給他朱棣的野心買了單,他爹朱重八洪武三十一年攢下來的老底,都在這場戰爭中打了個稀巴爛!
這也就算了,他上位了還要打,五徵蒙古,馬上天子死社稷,聽起來好威風哦,這其中有好幾場仗根本就沒有必要打的,他自己頭鐵非要去,勞師遠征不說,還經常撲空。。
如果不是有朱高熾這麼個大明常務副皇帝,在背後給他搞錢搞糧穩定後方,大明就二世而亡咯,還永樂盛世,真別來碰瓷二鳳好吧!】
追評:“實在不能太認同了,不論怎麼說,四年的戰火也都足以讓無數的百姓流離失所,永樂上位後之所以如此拼命,也是想彌補自己給大明帶來的傷痛吧。”
追評:“真別他貼金了,他要是真為百姓好,就不會那樣窮兵黷武了,古代王朝十幾年的大規模騎兵征戰,要花多少錢糧你們也有數,說到底就是用百姓血來粉飾他永樂的太平罷了。”
永樂。
朱棣看到這裡血壓一下子就上來了。
“這後世人嘴皮子一搭,話倒是說的輕巧,朕在那個局面,要是再不起兵,朕全家的性命都不保了,難不成要孤束手就擒不成!”
朱棣是真的有點生氣,主要也是因為這後人說的話有那麼一點道理,靖難這四年,死了不少人。對安穩許久的大明朝來說確實是不小的傷害。
靖難成功之後,他之所以那麼拼命,也不完全就是想證明給他爹看,也是想著給百姓看,他沒有錯!
“陛下還請息怒,後人站在後世,對於陛下所面臨的情況自然看的沒有那麼清楚,對或錯其實沒有那麼重要。”
姚廣孝身著一襲黑衣平靜道。
朱棣沒有答話,話雖然是這麼說,但被後人如此評價,他心裡面終歸還是有些不舒服的。
【懿文太子真的太可惜了,太子之位穩如泰山,有能力有手腕,就是少了一絲天命。】
【對於當時的大明來說,朱標確實是皇帝的不二人選了,當然,這裡並不是說朱棣乾的不行,而是朱標確實更適合。】
【追評:“說實話,我最煩你們這些朱標吹了,朱棣已經用歷史證明他能幹的很好,朱標還是一個未知數,憑什麼就說朱標一定比朱棣合適呢。”
追評:“笑話,這麼跟你說吧,首先朱標在名分大義之上就無懈可擊,朱元璋和馬皇后所出,還是第一個兒子,又嫡又長,BUFF直接拉滿,他順利上位就等於給新生的大明朝開了一個好頭。
真的別小看這個順位繼承的重要性,這一點可以很大程度上保證明朝後面皇位更迭的平穩性!
從經歷上來看,跟隨著朱元璋一起自亂世一路走來,資歷也一點不缺。
如果朱標不死,朱重八就不會為了給朱允炆鋪路,大肆清洗淮西勳貴,藍玉案自然也不會發生。
不是我貶低朱棣的能力,但凡藍玉那批人活著,靖難再來一百次,朱棣也是沒有任何贏的可能的。”】
洪武年間。
朱元璋看到這裡頓時喜笑顏開,標兒確實優秀,這後人的眼光還是很不錯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