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實驗的時候,都是我在裡面單獨完成的,而廣寒呢,則負責守住門口,不讓我受到外界任何的幹擾。
廣寒出去之後,我將自己的手機從衣服口袋裡取了出來,並設定成靜音狀態,放在了一旁的實驗桌上。
然後,便徑直走到了實驗桌的觸控式螢幕計算機旁邊,開始嫻熟的輸入著一道又一道的程式。
設定程式,是我們這個實驗的第一步,也算是比較重要的一步。
因為你想要達到一個什麼樣的預期效果,都是在這一步來完成的。
我將程式的編寫,設定成了刪除狀態。
螢幕裡便出現了一道道刪除命令的語句。
我想要刪除掉從袁太太知道自己懷孕以後,一直到兒子夭折的這個時間段的全部經歷和記憶。
於是便一條一條指令的編寫著。
黑色的計算機螢幕上,不斷的多出一行行白色的英文字型,這便是我寫好的程式了。
編寫完畢之後,我再次從頭到尾的檢查了一遍我編寫完畢的程式,以確保執行結果的準確無誤。
“ok!沒有任何問題了。”我對著自己自言自語了一句。
確認之後,我才十分放心的開始進入到下一個階段。
刪除記憶,這是整個實驗中最複雜,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必須仔細盯著來完成。
稍有差錯,全部實驗都將前功盡棄,後果也是可大可小的。
我用導線管將計算機與袁太太的大腦相連線,然後再次確認以後,才敢按下了計算機觸控式螢幕上的“開始”按鈕。
之後便目不轉睛的盯著計算機上的一道道程式。
每輸入一道程式到袁太太的大腦中,計算機螢幕上的程式就會減少一句。
就這樣,我看著計算機上的程式一行一行的減少,中間沒有任何的間斷。
一直到計算機螢幕中的一行行程式全部都消失不見了,我才終於可以輸出一口氣,並按下了鍵盤上面的那個“停止”按鈕。
很顯然,這第二個步驟也是完成的相當順利的。
畢竟刪除程式,要比更改程式簡單的多,出問題的可能性也是極低的。
所以,在每次實驗開始之前,我也才會極力的建議我的客人選擇刪除記憶,而不要去更改。
因為更改記憶除了對他們本身會有不好的影響之外,也會增加我的實驗難度,進而增加實驗失敗的可能性。
實驗失敗,那是我最最不想看到的結果,也是整個實驗最壞不過的結果了。
所以,為了保證客人的安危,也為了保證我們實驗室的聲譽,我必須拼盡全力去保證,我的實驗一定不能有任何失敗的危險和可能性才行。
當所有的程式都輸入完畢之後,就是實驗的最後一步了。
程式複核,再次編寫複核程式,看下之前編寫的程式是否已經完全並且準確無誤的輸入到了客人的大腦中,並被客人的大腦所接受,以確保整個實驗的萬無一失。
於是我便十分熟練的再次將複核的一系列程式輸入到了計算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