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芝啊,人參啊,澄陽大閘蟹……反正她能認出來的,全部差人送去。
青竹為了不辜負楚歌的好意,將這些藥材食材都送去了廚房,叮囑廚子好生烹製。
將軍府一向節儉,吃穿用度從不講究奢華,廚子平時所做的菜餚,無非是些尋常物。此時突然來了大量的名貴鮮美食材,激動的不能自已,感慨著終於有了用武之地,這一身廚藝終於得以施展。
畫家見了上好的筆墨紙硯,總是忍不住手癢心癢,恨不得用盡畢生所學完成一副畫作,這是一種尊重。
廚子對待上好的食材,亦有這種尊重。更何況楚歌送來的食材勾起了他創作的慾望。
於是雲卿的桌上時常出現一些這樣的菜餚,例如靈芝燉雞,清蒸鱸魚,油燒雞樅,天山雪蓮……
賣相之精緻讓雲卿以為換了個廚子,哪怕是普通的豆腐也被雕成了朵花。
即使是一盤普通的炒白菜,也被青竹說是由吊好的高湯汆過。
雲卿遲遲不敢下筷,可為了不打擊出廚子的自尊與自信心,便不再遲疑。
大約一週後,雲卿流了鼻血,廚子才猛然意識到,似乎補過了。
於是雷厲風行的改變菜餚,通通是清湯淡菜。多日習慣了精緻菜餚的雲卿一時沒有適應過來,迅速遣人告訴帝姬,好意他已收到,無需再送了。
一國三大事,媾和,祭祀以及……戰爭。
臨近秋季,中原莊稼成熟,邊關遊牧民族又開始蠢蠢欲動,搶糧殺人,盡顯蠻行。
軍帖已發出,各地開始徵兵,軍糧已開始運往邊關,馬夫又將大賺一筆。
永安柳葉依依,河邊總是響起搗衣聲。
布行的布賣的緊俏,棉花供不應求,走在街上,到處聽到織布機的“唧唧”聲。
那是母親妻子再為徵戰的遊子預備過冬的棉衣。
鞋底,要納幾層厚,怕凍傷了腳;衣裳,要做的緊實,怕破了沒人縫。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唯恐不再歸。
碼頭驛站,隨處可見依依惜別的人群,又將有一大批離別的詩歌問世。
到了夜晚,笛聲簫聲趨於悲涼,相思之情溢於言表。
楚言也要坐鎮邊關,雲卿亦是。
楚歌嚮往常一樣,趕去寺廟求平安符,這次,她求了兩個。
離別那天,楚言換上盔甲,雲卿也著上了戰衣。
通體潔白的戰馬鬢毛飛揚,兵將站在城門處,與皇上告別。
楚歌送上了平安符,看著他們遠去,馬踏起灰塵,風揚起柳枝。
戍人徵戰幾時歸。
楚言不在,雲卿不在,楚歌的生活又恢複了平靜,每日到處走走,陪楚惟雍用膳,去看看容樂長公主,閑暇時再向張禦廚學幾道新菜。
尚衣局已經開始準備冬衣,楚歌經常過去看。織染,裁剪,刺繡……每一步都盡善盡美,看的楚歌目瞪口呆。
宮裡新來了一批月師,楚歌突發奇想,跟著他們學起了笛蕭,總跟楚惟雍炫耀自己學會的春江花月夜。
為什麼要學春江花月夜?楚歌沒有細想,當時只是順口一說。
可仔細想一想便能發覺,昔日與雲卿初遇,那時歌女在唱……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冬季,楚歌過了十七的生辰。
宮裡不知有多熱鬧,楚言也來了信,附上一支玉笛,說是雲卿贈的賀禮。
丞相之女羅兒來宮中看她,告訴她自己即將要出嫁。幾個月前還一起出去野營,轉眼間她就要出嫁,楚歌著實驚住了。
再次見面,是楚歌出去看她,那時她已綰起長發,梳起了婦人的裝扮。
琴瑟說,羅兒許了個書香世家,那家的公子很疼她,一見面,她果然滿是幸福的模樣。
楚歌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嫁人的模樣,也從未思考過夫婿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