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恩接過了禮單之後,對那位老者進行了感謝,也對周圍的百姓進行了感謝。
隨後在鑼鼓喧和百姓們的呼喊聲中,楊恩帶著自己的衛隊,慢慢離開廣場,踏上了指揮艦“大興”號五牙大艦。
這個大興號,是楊恩新取的名字,現在的京城叫大興城,所以就取了這個名字。
這一艘船最多可以乘坐800人,不過這一次實際乘坐的只有400人。
其中的兩百多人,是楊恩的衛隊和幕僚,另外就是王世充、張稹等人以及指揮班子,還有就是駕駛人員。
這裡要一下,古代軍隊的指揮機構和現代軍隊差異極大。
除了部隊的長官和主要的干將之外,剩下的參謀等等,其實大多是文職,並非軍官。
比如長史、司馬,其實大多是文官,更別提下面的各曹官員了,比如兵曹、甲曹、騎曹等,全部都是文官,負責後勤事務。
當然也可以,長史或者是行軍司馬實際上相當於參謀長,儘管他並不負責實際指揮行動。
……
上到船上之後。楊恩來到第五層的指揮室,這裡緊挨著他的休息室。
這裡還要一下,這一艘指揮船的結構。
這一艘船是在閩縣當地船廠製造,本來是用來作為進攻高句麗的水軍指揮艦。
因為按照楊廣的計劃,進攻高句麗,肯定是水陸兩軍同時進校
這一艘船的結構是底尖上闊,首尾高昂,兩側有護板。
全船分五層,下層裝土石壓艙,二層住兵士,三層是主要操作場所,第四層是主要是作戰場所。
這第五層,是楊恩和他的主要幕僚還有王世充、張稹等饒休息場所。
第四層的作戰場所,可以居高臨下,弓箭炮石向下發,往往能啃制勝。
這艘船首部高昂,帶有堅強的鐵質衝擊裝置,乘風下壓能犁沉敵船,多用船力取勝。
根據張稹的介紹,此船吃水12尺,是深海優良戰艦。
這種磚的結構在當時的全世界,也無出其右。歐洲的船舶要達到這種水平,至少要一千年以後。
人員全部登船之後,王世充一聲令下,船員立刻開始揚帆起航。
楊恩站在船頭之上,看那些船員們揚帆。這艘船總共有兩支桅杆,橫帆,一大一。
據旁邊的水兵軍官介紹,這種帆船已經可以逆風航校楊恩心想,看來中國古代的航海技術,的確是首屈一指。
今後若有條件,得派一支船隊,上南美洲去,把土豆、紅薯、玉米、橡膠等等後世常見的農作物,全部搞回來。
對了,還有不可缺少的辣椒!
一想到這一點,突然一個念頭出現:為什麼要等到以後?
自己既然來到了這個地方,何不想辦法招募一些勇士,讓他們試著做一次航行?
這應該可行!現在已經具備了遠航的全部條件:大船、羅盤!
關鍵缺的是人員!當然自己是不能去的,只有招募果敢堅毅的勇士!
想到這裡,他就把臨海鎮的高鎮將叫到休息室,開始詢問這件事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