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顏秋看出兒子冬子必輸,而在場的大多數人則未看出來,尤其是苗苗等幾名小女娃,都認為她們冬子哥打贏第一局,後面會越戰越勇,輕松拿下剩下兩居。
然而事與願違。
當小文拿出百分百認真的心態去打,就註定了冬子必輸的結局。第二局,小文輕松取勝,甚至連縮骨功的看家本事都沒用,就贏了。
與冬子比試的兩局,讓小文受益匪淺。小文找出了第一場打輸的原因,予人比武,最忌心焦氣躁,更不能因對方明顯不足於自己,而看不起對方,一旦輕敵,就會像第一場比試那樣。明明自己功夫在對方之上,卻被對方狠狠拿下。
冬子也找出了自己的不足之處,這些日子以來,冬子愈發地像只井底蛙,因為村裡可以與他交手的對手沒幾個,冬子在與傅連年學了幾套拳法後,就開始以高手自居,甚至愈發地沾沾自喜,以為自己是天生的習武之才,再學個兩三年便可以出師,打敗天下無敵手了。
如今才知一山自有一山高的道理,尤其是面前的小哥哥,只堪堪比自己年長一歲,冬子便知與小文相比,小文比自己更適合習武,剛剛冬子才打出的一套長拳與掌法。小文才看過一遍,就已然記住了,剛那第二局,小文就是運用了第一局時冬子用過的拳法與掌法,將冬子擊敗的。
當然第二局冬子之所以打輸,也予他取勝之後,漸漸浮起的驕躁之心有一定關系。
兩個小家夥在比試中,學到了知識,更努力地彌補自己的不足,以備第三場比試。
傅連年凝著黑瞳仔細地打量過兩個小家夥後,滿意地頻頻點頭,小文這孩子心氣過高,誰也不服,是得好好打磨一番,而冬子則需要愈加勤奮練習,才能想著日後出人頭地。
第三場比試,冬子與小文皆拂去了驕躁,認真比武,冬子拿出比第一局時更強的實力,而小文亦無保留,使出了縮骨功。冬子雖敗,卻露出了欣喜,對小文的不喜一掃而光,黏上小文親切地之喊小文哥,左一聲,右一聲一聲比一聲喊得聲音洪亮。
小文也知道冬子為何願賭服輸地喊自己哥哥。小文當即應承冬子,會將自己所學的縮骨功教給冬子,不過相應的,冬子必須的將小文不會的,從傅連年那學來的拳法掌法交予小文。
一場比試,為兩個孩子往後的深切友誼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直到數年,兩人的深切友誼成為世人所流傳的一段千古佳話。
“英子娘,快燒飯吧?”院裡人聲鼎沸,時不時還會傳來兩個孩子比武較量的聲響,可韓老太卻不為所動,一來是韓老太年紀大了,二嘛就是韓老太眼睛不方便,除非外面發生什麼了不得的大事,否則韓老太幾乎不出屋,都在屋裡坐著。
聽聞韓老太說話,涼顏秋抱著晴晴進屋,似想跟韓老太打聲招呼。
“顏秋你懷裡抱著個什麼啊?還動呢。”涼顏秋剛進屋,就聽見韓老太又予她說話。韓老太由於看不太清,就起身走到涼顏秋面前,定睛一看:“呦,這是個娃兒啊!”
“大娘您的眼睛好啦!”聽聞韓老太竟能看見晴晴,涼顏秋不由喜出望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