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鄒舟來說,這些運球訓練都是比較基本的東西,完全難不倒他。
高靜知道這點,所以讓鄒舟第一個上場測試,能給後面隊員以良好的示範。
緊接著進行測試的是球隊隊長,張帆。
張帆同樣是高三的老球員,身高1米95,司職中鋒,平日裡話不多,和鄒舟是好朋友。
他個性溫和,雖是球隊隊長,但少有隊長的威嚴,所以孫悠悠等人才那麼囂張。
作為中鋒,運球基礎一樣是必不可少的,張帆同樣順利透過了測試,只是時間上比鄒舟要慢了一些,而且中間掉過一次球。
接下來,高二的李勇、孫悠悠、張潤都一一完成了測試,三人中只有張潤度比較慢,中間掉了兩次球。
接下來到了高一的六名新成員,今年高一的新人特別多,這正是高靜要搞測試的原因。
先是白葉,毋庸置疑,白葉的基本功好的驚人,高靜甚至沒有抬眼看,只是低頭看秒錶,白葉完成動作以後一掐,一個最快紀錄就誕生了。
然後是戴浩然,作為今年溧城市初中最佳球員,後衛出身的他,這種測試真是小菜一碟。
這些運球技巧都是過去訓練、比賽常用的,只是沒有這樣系統、大運動量的練習強化過,四天練下來,過一個測試真的很簡單。
和他類似的還有任兆亮,兩人平日裡互相競爭,比拼誰的時間更短,到了測試還是在爭。
讓所有人感到意外的是王友榮,看他2米以上的身高有些笨重,運球有些遲緩,沒想到他順利完成了測試,只是度有些慢,但從頭到尾一個失誤都沒有。
下面,終於輪到了6源。
………………………
6源接觸籃球約莫三個星期了,籃球的三項基本技術,運球、投籃、傳球,以十分制進行評分的話,大概是三分,零分,一分。
而這三項基本技術當中,如果說誰最基礎的話,那肯定是運球。
因為打籃球很講究“球感”,運球是最培養球感的。當一個球員擁有出色的球感,那麼練起投籃和傳球來,會事半功倍。
進入籃球隊後四天的訓練,6源把絕大部分時間貢獻給了運球練習。相比白葉,高靜制定的運球訓練計劃更加細致,更有挑戰性,也更加的艱苦。
第一天訓練完回去上晚自習,6源的手連筆都握不穩。第二天、第三天,情況有了好轉,6源自己能感覺到,籃球在他的手裡越來越聽話了。
當時參加選拔的時候,他必須注意力百分之百的集中,才能比較好的控制球,現在他已經能夠一邊想別的事,一邊運球了。
千百次的練習,正在形成肌肉的神經記憶,這就是所謂的球感。
6源拿著球,以標準的運球姿勢站在底線,他雙膝下屈,兩腳和肩膀持平,臀部向後,身體前傾,背繃地筆直。
隨著高靜的哨聲響起,先是單手運球,運用自己的大臂、小臂、手腕、手指依次力拍球,球在地板上拍的震天響。
接下來,內外帶球,左右遞減換手運球,探步運球,以及最後的虛晃試探步運球過人,6源都很好地完成了。
“耶!”
完成最後一次試探步運球,再虛晃試探步過掉場中的板凳後,6源握緊拳頭興奮地喊了一聲,上前和王友榮擊掌。
這時,在筆記本上記錄完畢的高靜說道:“嗯,完成的不錯,但是還需要加強。6源,以後要繼續這些專案的練習。”
這話意味著,從下個禮拜開始,6源還是要重複這個禮拜練習的專案,而其他人要開始新的訓練了。
6源哦了一聲,神情由興奮轉為失落,他本以為自己可以學新的東西了,沒想到還要繼續枯燥的運球訓練。
一旁的孫悠悠開始幸災道:“哼,你這個學期估計都要練這個,到下個學期再練投籃,到畢業差不多就能上場比賽了。”
6源沒有搭理孫悠悠,想著後面應該還有一個人沒測試,沒錯,是今年三個高一體招生中的最後一個,畢業於渡口中學,高一17班的,曾虹智。
“最後一個,曾虹智……曾虹智,曾虹智你人呢!”高靜喊了三遍,曾虹智卻還沒有出現。
“這兒,這兒呢!”一個gay裡gay氣的聲音從體育館衛生間門口傳來。
然後,一個倭瓜臉,小眼睛,大屁股,腆著肚子的胖子一步三扭地走向了球場,邊走還邊提溜褲子。
“來啦,來啦。”
他說話不緊不慢,長著一張歪嘴,臉上總帶著一絲若有若無的笑容。
接過6源扔過來的球,曾虹智把褲子又往上拉了拉,都快過肚臍眼了,準備開始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