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當然不想讓蔣國語回老家,所以下旨讓蔣國語在京城給劉瑾舉辦葬禮,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給他煉丹。
蔣國語把握住了正德的心理,將他忽悠瘸了之後,蔣國語提出了他來到這個世界最重要的目的。
“陛下,仙人曾經指導過臣,大明如今已經病入膏肓。能救我大明者,只有兩人。”
“誰?”
正德自家人知自家事,這些年他只修道不上朝,大明朝實際是什麼情況,他心裡還是有逼數的。
如果可以,他當然也希望國富民強。
沒辦法,他一上朝提出的議案,只要不符合大臣們的利益,他們就會破口大罵。
如果說正德下令打他們一頓,那麼更合了他們的心意了。
在明朝的時候,朱元璋成為皇帝之後,吸取了元朝失敗的統治,加強了諫官們的權力,規定了明朝無私事,文武百官都可以參與到國家事務中,各級官員都可以向皇帝進諫,而為了贏得身後名,很多人都鋌而走險進行死諫。
士大夫們經常對皇帝說的就是:天下者,祖宗之天下,皇上有祖宗之天下,當謹守祖宗之成法。這是告訴繼位的皇帝,你現在得到天下是因為你有一個好祖宗,而你繼承了祖宗的天下,就應該挺祖宗的話。然後士大夫在死諫的時候,就會引用一些明君或者是開國之君的話語來進行勸諫,尤其是祖宗之言,都是要聽的。
如果其中一名大臣被皇帝打了屁股(權杖),或者他的頭被砍了,他將成為一名受到所有人稱讚的忠誠大臣。這種氣氛變得越來越激烈,最終導致大臣們“為了反對而反對”,純粹是為了獲得忠誠大臣的良好聲譽。
例如,當萬曆皇帝設立太子時,立長子或小兒子都不值得為之大動干戈。但這實際上導致了君主和大臣之間長達20多年的冷戰。有位大臣曾堅持“立長而不立幼”的傳統並不怪,但這導致了君主和大臣之間的不和,使得萬曆皇帝20多年沒有上朝,弊大於利。事實上,最終,這不再是問題本身,而是一張臉和一個名聲,彷彿低頭的人就是叛徒。
君臣之間的鬥爭以皇帝主動退步而結束,這也造成了明朝諸多皇帝幾天不上朝,甚至是幾十年不上朝。
正德皇帝之所以不常上朝,就是不願意再參與君臣之間的鬥爭,好好享受就行了。正德皇帝最被人詬病的就是好【色】。
出乎正德的預料,蔣國語說的第一個人居然是錦衣衛指揮使曹盛廣。
“陛下,仙人對臣說,指揮使未來是我大明的擎天玉柱,他會讓我大明重新煥發生機。”
正德很意外,他是知道曹盛廣才華的,但他準備留給自己兒子用,所以並沒有重點提拔曹盛廣。
源於錦衣衛和東廠之間的矛盾,導致劉瑾一直和曹盛廣不和,現在蔣國語居然讓他重用曹盛廣,這讓正德對蔣國語的信任增強了很多。
“還有一個人呢?”
“還有一人是我大明官場的小吏叫許仲琳,仙人說他做官不行,但此人文采斐然,所著的文章將會名傳後世,並且成為我大明改革的思想綱領。
現在許仲琳還沒有醒悟,還需要臣指點一番,請陛下將他召進京來才是。”
正德根本沒有聽說過許仲琳的名字,事實上許仲琳做官也確實不怎麼樣,多次參加鄉試,都未能獲取好成績,,仕途就沒順過,否則也不會借《封神演義》來諷刺時勢了。
喜歡反派大佬求生記請大家收藏:()反派大佬求生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