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每當要提問的時候,她會主動靠近老先生的耳邊,用緩慢的語速向他提問。
她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優雅又不失謙卑,是一個人良好修養的自然流露。
梁曉聲曾經說過:文化可以用四句話表達:根植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根植於內心的修養、舉手投足間散發的教養,讓我們看到了董卿的文化氣質。
反觀我們身邊,有多少人情緒總比邏輯來得快,脾氣總比涵養少得多。
有海選時對著一個自稱感冒、還未開唱的年輕女孩說:“那就不要唱了,滾吧”的評委;
有對著因暴雨天氣而送餐晚了十幾分鐘的外賣小哥拳打腳踢、辱罵拒收的客人;
有因在地鐵上沒被讓座,就伸手扒女生衣服的老人......
連最基本的尊重都不懂,實在不能說這樣的人有文化。
一個有文化的人,具有根植於內心的修養、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三,學會獨處。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有這樣一個場景:
安迪被典獄長關禁閉一個月,那是個暗無天日只有老鼠作伴的地方,普通人連三天都無法忍受。
當他被釋放出來後,瑞德看著他說:“難以置信你竟然挺過來了。”
安迪指著自己的腦袋回答:“有莫扎特陪著我。”
這讓我想起導演費里尼曾說過:要擁有很多內在資源,才能享受獨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因為真正獨處時,就只剩下自己可堪挖掘。
在浮躁和充斥著誘惑的娛樂圈中,有這樣一位另類——陳道明。
劇組拍完戲,他就一個人待著。聚會不去、應酬不接。
更多的時間,他選擇了獨處。
他會彈鋼琴、還會薩克斯、手風琴,在拍戲的間隙,他習慣用音樂獲得內心的平靜。
他愛看書,從魯迅、胡適,讀到李敖、北島,被馮小剛稱為“中國讀書最多的演員”。
他喜歡畫畫、書法和下棋,在家拿著毛筆抄《道德經》,還經常為女兒做糖人、麵人。
他明白,要想在這個喧囂的世界裡活得快樂,必須要學會安放自己浮躁的心。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不管環境如何浮躁或如何荒蕪,有文化的人已然可以豐富自己的內心,並從中獲得安寧。
他們習慣獨處、懂得獨處、渴望獨處,在獨處中思考、在獨處中昇華。
一個有文化的人,不畏懼獨處,更喜歡在獨處中默默提升自己。
很多時候,文化是一種隱性的存在,是一種人生的準則。它也許看不到,但很重要。
它會讓你思想更豐盛、選擇更高階、做事更自主、生活更充滿情趣,這些都是對自己的好處。
只有保持謙遜,繼續學習,才能讓自己的內在力量更強大。
你的文化涵養,決定了你的人生層次。
喜歡商界巔峰請大家收藏:()商界巔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