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皺起了眉頭,一臉關切:
“該不會又經常通宵了?如果工作太累,要不就換個工作吧?”
“你以為現在的工作那麼好找?我不工作,怎麼有飯吃?我又不是什麼富二代,不拼命還能拼什麼?”
小剛越說越生氣,起身走到了自己的房間,“砰”地一聲關上了門,留下父母在客廳面面相覷。
其實,許多不愉快的交談,問題都出在說話的情緒上面。
負面情緒,是聊天中的頭號殺手。
它就像帶有傳染性的毒氣一樣,在說話的時候潛移默化,一個人傳給一個人,直到把周圍的歡樂都驅逐出境,留下無盡的壓抑和傷感。
當一個人長期說話都帶有負面情緒,那麼有兩種最大的可能:一是他身邊的人會因為負面情緒而逐漸遠離他;二是他身邊的人都會成為負面情緒的散發者,整個圈子形成消極的怪圈。
情緒是心魔,要麼,你主宰它;要麼,你被它駕馭。
好好說話和情緒穩定,無論是對於生活還是工作,都能發揮積極的作用。
人們總是喜歡和充滿陽光良好心態的人打交道,因為只有這種正能量讓人如沐春風。
某天夜裡,閨蜜突然打電話過來,聲音哭哭啼啼的,嚇得我立刻問她發生了什麼事情。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我又跟他吵架了。”
“怎麼又吵架了?”
“本來只是一件小事,”閨蜜的聲音裡透露著絲絲的疲倦,“今天我擠地鐵的時候不小心把地鐵票給擠掉了,想讓他安慰幾句,沒想到我才剛說完事情經過,他的回覆就超級冷漠:你告訴我又如何?這種事情你自己解決就是了。
其實,我不是想向他求助什麼的,我自己也會解決,可是我就是想讓他知道這件事情啊,我就是想讓他安慰我一下而已啊。難道安慰我一下就那麼難嗎?”
“這樣的事情,好像之前也聽你說過吧...”
“平時我想跟他分享一些日常的小事情,他經常就會說:關我什麼事?你說這些東西都沒什麼意義,有說的必要嗎?每次看到他的回覆,我的心都瞬間冷到冰點了。”
如果說“想要送你回家的人,天南地北都順路”,那麼聊天,估計就是“想要陪你聊天的人,亂七八糟都能聊”。
聊天的內容需要有意義的嗎?並不。
聊天可以是一些觀點的表述,可以是一些經歷的分享,甚至也可以是一些情感的發洩,可以很複雜,也可以很單純。
聊天的內容不需要意義,是因為聊天本來就擁有意義。
如果一個人經常找你說話,那麼他的潛臺詞估計就是:
“嘿,我想邀請你進入我的世界!”
換而言之,如果一個人連跟你好好說話都不願意,很大程度就是在傳達著“此門不開,敬請繞道”的資訊。
與其浪費時間跟一些不合適的人瞎聊,還不如去尋找一些志同道合的聊天物件。
世界上最舒服的聊天,大概就是一個人願意說,一個人樂意聽了吧。
曾經的我們,或許都是不折不扣的話嘮。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自己越來越少說話了,甚至很多時候話到嘴邊又咽了下去,昔日身邊的朋友也跟自己逐漸少了聯絡,那麼你可能需要:
提高自信,勇於用語言表達自我的需求;
多跟陌生人交談,打破沉默的習慣;
留意新鮮資訊,嘗試製造話題;
發展興趣,尋找志同道合的夥伴;
控制情緒,避免無休止的抱怨。
這個世界有這麼多新鮮的東西、好玩的事情,你有這麼多獨特的想法、有趣的經歷,不把它們好好說出來實在太浪費了。
只要你願意成為傾訴家,那麼總會遇到屬於你的傾聽者。
相似的人適合一起歡鬧,互補的人適合一起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