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也僅此而已。
對於程式設計,能不觸碰,我儘量不觸碰。
想想真是可怕,十多年了,
我的程式設計能力還只停留在碩士畢業時的水平。
然而,當我確定以後要職業寫作,
只花了兩年業務時間,
我已經看了不下於60本相關背景和技巧的書籍。
為了讓寫作更加理性,還特意去學了心理學,
當心理諮詢師。
為了豐富寫作素材,
我大量積累哲學、經濟學、歷史方面的書籍,
並且筆耕不輟地進行練習。
當孩子真正愛上一件事情時,他才會自我驅動,
會為了實現目標,逼迫自己不斷尋求突破,
不斷找到需要學習和練習的缺口,
讓自己每天進步一點點。
也許有時熬夜加班、廢寢忘食,
但依然會覺得幸福,有價值。
鼓勵孩子不斷“試錯”
記得有一期《非常靜距離》,
霍建華講起過出道歷程。
小時候,他一直夢想當歌手,並不喜歡演戲。
為了接觸到更多歌唱資源,
霍建華只好“曲線救國”,選擇去演電視劇,
卻沒想到從此愛上了表演。
當霍建華立志當歌手時,
可能從未想過將來會走上演藝路。
同樣,當孩子選擇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其實也很難判定,它到底是對是錯。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心流體驗”,具體表現為:全神貫注地投入,
經常忘記時間以及對周圍環境的感知,
獲得了一種難以名狀的樂趣體驗。
如果一件事情,能夠讓孩子有心流體驗,
那麼,請堅持下去,
因為,這就是他“內驅力”所在。
尊重孩子的感受
前幾天,舅舅打電話,聊起了表妹。
“鋼琴學得好好的,說不學就不學了?
女孩子家家的,打什麼羽毛球,
還有沒有點淑女的氣質?”
舅舅在電話那端氣憤地“告著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