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柯掛著低檔開始爬緩坡,齒比選擇中等偏上,然後提高踏頻、站騎加速,他要在緩坡階段爆掉前面幾位對手。
xc山地賽中,車手幾乎全程都在剎車、換擋之間切換,並根據坡度和路況不同去選擇齒比。
爬坡時,可能因齒比過大而停下來,齒比太小,又會因掌握不好力度而喪失抓地力。
杜柯選擇中等偏上齒比爬緩坡,一是相信自己的車胎比較吊,二是對自己的操車技術有把握。
xc山地腳踏車比賽中,絕對的前進速度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更為重要的是:時刻保持身體平衡,持久的體力,精湛的操控技術,以及把握時機的能力。
杜柯的這輛鋼架山地賽車以抗造為主,車架、輪胎、車圈以及其他配件的設計和選材,都遵循一個大原則:你就給我往死裡折騰這車,如果其他車手的賽車都被整爛了,而你的車還沒爛,那就是好車。
降低風阻的空氣動力學設計,並未過多體現在杜柯的山地車上,速度和結實往往不可兼得,坦克如果能飆到200碼以上,那還叫坦克嗎?
絕對的前進速度在山地賽中也許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但該爆發時還是得爆發,杜柯知道自己這部山地賽車屬於坦克性質,他能做的就是將坦克加速到它能達到的最高速度。
杜柯提高踏頻,加速爬緩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一個。”杜柯超了一位穿藍衫的義大利選手。
“兩個。”又超了一位穿白衫的紐西蘭選手。
幾百米之內,杜柯連爆前面5位車手,進入到了一段平緩路段。這時他使用小齒比,輕鬆騎行幾秒,以緩解腿部乳酸堆積,然後升檔,提高速度繼續前進。
車道越來越窄,這條單人道長度有一百多米,杜柯已經熟悉過這條賽道,他知道在這條單人道上是無法超車的,所以要在剛才的緩坡路段爆一個算一個。
杜柯也知道,單人道的盡頭有一堆石頭堵路,那裡是他編號為1號的障礙點。過了1號障礙點,車道變寬,又可以繼續爆前面的車手了。
離1號障礙點越來越近,杜柯發現,前面有位穿綠衫的澳大利亞車手下了車,這位澳大利亞車手扛著賽車,步行透過石頭堆障礙。
這處障礙點附近站了幾個美國當地的車迷圍觀群眾,美國群眾一看澳大利亞車手扛著車跨過石頭堆障礙,覺得澳洲車手一點都不酷:“喂,澳洲老兄,你是職業車手,不是苦力!”
澳洲車手扛著賽車跨過石頭障礙,然後將車放回地面,扶正車把,準備跨上車繼續騎行。英語是他的母語,澳洲車手當然能聽懂美國群眾在吐槽自己,吐槽就吐槽吧,現在騎感不佳,玩不出跳躍技術。
忽然,澳洲車手聽見身後有人用英語大喊一聲:“注意!不要左移!”
澳洲車手本能的回頭一看,只見一位銀衫銀盔的2040號車手操控著一輛銀色賽車,正朝自己這個方向騎行靠近。
此人正是杜柯,他著一身銀裝,手中若是再多一杆長槍,虎虎生風之勢不輸常山趙子龍。
杜柯騎行到石頭堆前,提拉把橫使前胎離地,緊接著向後上方踢腳使後胎也離地。
憑藉前衝的慣性,杜柯使出海豚跳技巧駕車騰空而起,車的整體飛越石頭堆之時,車輪足足比石頭高了半米以上。
平穩落地之後,杜柯不做停留,他換到高檔位,加速騎行,絕塵而去。
“噢買尬!”圍觀美國群眾熱烈鼓掌,他們十分興奮:“這位2040號才是真正的山地賽職業車手,十分完美的跳躍,a+!”完事還鄙視了澳洲選手一眼,盡在不言中。
澳洲選手一臉尷尬,此地不宜久留,他趕緊蹬車前進,追趕杜柯去了。(未完待續。)
喜歡體壇多面手請大家收藏:()體壇多面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